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抄家以后 > 起义(2)
    柔然可汗在城墙上看到这一幕,他知道韩晏的一杆银枪杀了柔然不少将领,可是从未听说过他会用弓箭,而且还是这么远的距离。柔然人都大笑起来,笑韩晏的自不量力,笑程明熠的无能为力,甚至有人故意挑衅,去晃动悬挂棺椁的绳索。

    程明熠悲愤交加,可城墙上严阵以待的弓箭手却让他寸步难行,只能心急如焚地看着棺椁在高处摇摇欲坠。

    韩晏微微阖眼,感受了一下风向,仔细估算一番,然后轻呼一口气,拉满,放箭!

    箭矢急速飞行,就在柔然人的哄笑中,正中柔然可汗的胸口。

    然而韩晏没有停下来,很快第二箭、第三箭接连射出,城墙上又倒下两个柔然将领。

    两方将士都惊呆了,沈度第一个反应过来,趁着柔然可汗中箭对方军心不稳之时,下令强攻燕城。

    韩晏的这三箭大振我军士气,众人奋勇向前。韩晏和程明熠更是冲在最前方,只用了几个时辰就打开了燕城的城门。

    他们二人一心想着城墙上棺椁,不顾一切的向前拼杀,鲜血染了满身,这是他们上战场以来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

    两人合力将棺椁从城墙上取下,程明熠解下披风,将上面的血迹擦干后才慢慢打开,一股腐朽之气散去之后,里面只有一具骸骨。

    程明熠久在军中,自然知道一些验亲的法子,军医曾经说过,若是同胞兄弟,骨血会相溶。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划破掌心,将血滴在白骨之上,须臾,自己的血当真渗于白骨。

    程明熠伏在棺椁之上无声痛哭。韩晏单膝跪在一旁,黯然神伤。

    随后跟着杀上来的将士,大概也猜到棺椁之中真的是程家二公子,虽然不明白两位将领为何如此难过,但是正如柔然可汗所说的那般,程家众人在军中的威望非同寻常,所以即便他们不了解,也不妨碍他们为这位曾经护卫过越州的程家二公子致哀。

    众人跪在韩晏身后,久久不曾言语。刚刚还人声鼎沸的战场,瞬间静了下来。

    只是这里不是久留之地,韩晏低声劝解程明熠:“我们先带二哥回去吧,这里尚不安全。”

    程明熠缓和了一下情绪,点了点头。再抬头的时候,仿佛和过去一般无二,但韩晏却感觉到他身上的杀气更加重了。

    程明熠带着程家二公子的棺椁回到襄城,找了个地方暂时安放,等日后和程裕商量一番,再决定葬在哪里。

    两日之后,柔然人被全部赶出燕城,柔然可汗伤重不治。

    可韩晏和程明熠的脸上却没有大胜之后的轻松,因为只要一想到当日的情形,心中的恨意就无法平息。柔然人如此侮辱逝去多年之人,韩晏若是晚一刻放箭,棺椁甚至可能会从几丈高的城墙上摔下来然后粉身碎骨,况且当年程家的悲剧正是在越州抵抗柔然进攻时发生的,让人怎么能够不迁怒。

    韩晏和程明熠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

    于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在众人庆功之时,他们带着两万兵马追击柔然逃兵去了。

    王青和沈度直到第二日才知道,但这个时候也只能替他们遮掩,对外宣称是奉命追击,并且派了援兵去策应他们。

    韩晏和程明熠在草原上奔袭一个月,俱是杀红了眼,柔然可汗的最后一个儿子还没来得及继位就死了。

    短短两个月,柔然国灭。

    昌平三年二月初,远在安城的小皇帝收到捷报之后喜不自胜,父皇手中丢掉的城池,他不仅夺了回来,还灭了柔然,如此功勋定然会被写入史书中让后人颂扬。

    但朝中多位大臣对于王青和沈度未予上报便私自派兵追击柔然的举动很是不满,只是小皇帝却很赞同他们这种赶尽杀绝的做法,便对朝臣们的弹劾置之不理。

    不过如此旷世奇功,他需要好好想想该如何封赏那些有功之人。

    仔细考虑过后,他命禁军副统领带人前去边关传诏,令沈度、王青等二十余位将领前往宁城接受封赏,其余人等先行驻守边关,军中一应事务交由禁军副统领全权处置。

    沈度和王青黑着脸接了诏令。

    皇上抢夺兵权的意思太过明显,让他们想要忽略都不行。只是军中一大半将士都是从彭城和江州过来的,让他们驻守边关,那他们的家眷怎么办?

    最重要的是,得胜之后班师回朝居然要他们孤身前往,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做法。

    打了胜仗的喜悦被皇上的一道诏令搅得不剩什么,想到小皇帝在摄政王死后的作为,众人心中不免担忧,如今柔然已经灭族,难道是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了?

    程明熠和韩晏深入柔然腹地追击,确实杀了不少柔然士兵,但他们自己也是满身伤痕。

    回到燕城之后,二人在床上躺了好几日,才被军医允许下床。

    程明熠寻了个机会,避开众人,时隔七年,他再次回到了燕城将军府。

    这里自从被柔然占领之后,就是柔然将领的居所,过去几年他数次冒险潜回燕城想要寻找自家兄弟的下落,但是这里却始终未能够踏足。

    如今再次来到这儿,看着里面被柔然人糟蹋的面目全非的样子,程明熠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座将军府,是他除了建康的大将军府外,待的最多的地方。程家的男儿自小就是在军营中打滚的,他身为程家嫡子并没有什么优待,反而父亲对他的要求更加严苛。他自七岁起,每年都要在军中待半年以上。

    当年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恶战,这么多年来他一刻也不敢忘记,就是从这里开始,他的命运全然改变。

    程明熠绕着燕城将军府走了一遍,只有零星地方还能找到七年前的影子,最后他停在了演武场中,闭上眼,仿佛还能看见他们兄弟四人切磋的场景。

    “谁在那里?”

    一道低沉的声音惊醒了沉湎于往事的程明熠。

    他敛起眼中情绪,慢慢转过身去,看到是王青,到也不算出乎意料。

    王青知道韩晏的身份,对于与他交好的这个“崔熠”心中一直是有几分猜测的。

    这个人带着面具、身份不明,却用兵老道,不像是个无名小将,到好似一个久经沙场之人。而且他叫崔熠,程大将军的夫人姓崔,程三公子的名字中也有个熠字,实在是过于巧合了。

    众人只道当年先皇颁下的诏令中程家父子已死,所以未曾怀疑。但是他见过“死而复生”的程大将军,若是程家公子也还活着,倒也不是很奇怪。

    看崔熠那日对程家二公子棺椁的在意程度,再到出现在这座将军府,他心中基本可以确定,此人即便不是程三公子,也必然与程家渊源匪浅。

    两人无声对视一会,程明熠率先有了举动,他抬起手缓缓取下自己的面具,然后俯身一揖。

    “程明熠在此谢过王将军对程家众人的照顾。”

    王青不料程明熠如此轻易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他受程大将军提携指点,大将军了解他的品行,愿意信任他,所以会见他。但程三公子与他素未蒙面,没想到他居然会将自己这么大的把柄暴露在他面前。这份信任过于重了。

    王青微微皱眉:“你不该这样暴露身份的!”

    程明熠轻轻吐气:“将军此时还能想到来这里,我便知道将军是自己人,况且家父也曾提过,将军是可以信赖的人。”

    王青长吁一口气,忽然想到小皇帝前些日子下的诏令中对程家的定论和斥责,心情十分复杂。

    “我深受大将军栽培之情,却未曾在程家出事后做过什么,实在有愧。”

    程明熠道:“当年程家事发突然,哪里来得及反应,王将军无需自责。”

    王青沉声道:“当年我人微言轻做不了什么,如今有了这个战功,三公子想要为程家做什么,我也愿意出一份力。”

    “你不相信程家会谋逆么?”程明熠眼神晦暗。

    王青苦笑道:“大将军人品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情,而且当时柔然兵临城下,大将军如何会弃百姓于不顾,去想什么谋逆之事。”

    程明熠也想到了小皇帝的那道诏令,嗤笑道:“如今能做什么,向皇上请求查证当年的程家一案么?皇上的态度已经在那道诏令中表现的很清楚了,他不会给程家翻案的,否则不仅打了先皇的脸,也打了自己的脸。”

    王青叹气:“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么?”

    “就连名满天下的大儒也落得跪死在皇上殿前的下场,恕我冒犯,即便有王将军、韩晏和我的军功,恐怕皇上也不会放在眼里,否则他不会在边关的血迹还没有清理干净的时候,就让我们孑然一身地去宁城接受封赏。”程明熠的眉目间沉着显而易见的愠怒和愤恨。

    王青也知道皇上的这个举动让边关的将领们寒了心:“三公子有何打算?就这样听之任之吗?”

    程明熠坚定道:“当然不会!程家的案子,我来定!”

    “你来定?你怎么……定?”王青不解,思索间,忽然有一个不可思念的念头闯入脑中,顿时瞪大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