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抄家以后 > 国破(3)
    战况只好转了很短的时间,之后一个接一个的噩耗不断传到建康。

    就在新年之前,柔然占领了整个青州,朝廷的军队死伤惨重。

    皇上看到战报后再次病倒,当他虚弱不堪地躺在床上时,心中只剩忐忑不安,连愤怒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随着青州沦陷的消息一同传到建康的,就是当日去往战场的勋贵人家的孩子,有近一半的都传来了坏消息,新年前夕,建康城中的许多人家办起了丧事。

    这一年的新年过的格外冷清,宫里的人连大声说话都不敢,每个人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做错了事被迁怒之后丢了性命。

    所有人都像是拉满的弓弦,似乎一碰就要断掉一般。

    按照惯例,新年到元宵这几日朝会是不开的,但是如今形势紧张,朝会一日未停。

    当日攻下青州之后,柔然人在凉州的城墙之下,当着朝廷军队的面杀害了许多人,其中包括被俘的青州将领和那个被扣押多日的使臣,还有一些无辜百姓。

    凉州将士只能眼睁睁地在城墙上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残杀,却无计可施。

    从前线到都城,整个国家都显得萎靡不振,未战已输。

    元兴十五年正月十七,徐太尉在朝会上慷慨陈词,请求皇上迁都。整整一炷香的时间,他对其他朝臣或惊或怒的眼神熟视无睹,滔滔不绝地说着,但其实心中的无奈只有自己明白。

    昨日皇上秘密召见,话里行间的意思他都明白。柔然进攻的速度太快,皇上怕了,想走但又不愿落人口舌,需要有人先开口,而皇上选中了自己。

    徐太尉昨日离开皇宫之后,在家中祠堂跪了一夜,心里哀戚不已。

    皇上不想做这个罪人,只能他来做,自己若不想,倒是可以以死明志,但是留下徐家这一大家子人该怎么办?

    徐太尉在朝会上的所说之言,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哗然。

    除了一小部分人沉默以外,朝臣们是一面倒的不赞同,就连皇上也怒斥了徐太尉,当即革了他的官职。

    明安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心中冷笑不止,徐太尉处事一向圆滑,怎么可能在这个节骨眼提出如此大胆的请求,只怕是皇上自己的意思吧。

    且不说柔然距离建康还有很远,即便兵临城下,天子也该死守国门,他倒好,这一次倒是未雨绸缪的早。

    守将弃城,皇上迁都,真的是一丘之貉。

    程管家和明安商量道:“四小姐,皇上若是迁都,建康城中肯定会乱起来,到时候这里恐怕也不安全了,我们还是应该早做打算啊。”

    明安心情很是沉重:“知道了,先让我想一想。”

    徐太尉开了头以后,众位大人回去细想一番,觉得他的提议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越州、青州接连被占,柔然距离建康越来越近,若是按照柔然的现在的打法,长驱直入是迟早的事情,早做打算也没有什么不对。

    几日之后,就有朝臣再次提出迁都的事情,皇上依旧厉声驳回,怎么都不同意。

    但是第三次有大臣在朝会提出这件事情的时候,皇上就表现地开始迟疑了。

    超过半数的朝臣跪在殿中,请求皇上以大局为重,留着青山在,才是最重要的。

    终于在朝臣们的再三恳求之下,皇上只能万般无奈地同意了迁都一事。

    很快,选定了晋州宁城作为新的都城,去打点的先头部队也迅速出发了。

    元兴十五年二月初二,皇上正式下诏,迁都宁城。同时还在众位大臣的求情下赦免了徐太尉,令其官复原职。

    虽然建康城中的百姓早就听到风声,但看到诏令还是难免悲哀,皇上要抛弃他们了,建康的乱象也开始逐渐显现。

    至于是同皇上一起走,还是留在建康,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等皇上迁都的诏令下来以后,明安就吩咐程管家:“让所有人都做好准备,我们也走。”

    前两日,静安王府派了人来,要程家跟着他们一起走,当时明安并没有直接拒绝。

    因此程管家问道:“四小姐的意思,是跟着朝廷去宁城?”

    明安摇摇头,跟着皇上走做什么,且不说如今程家只是平民,即便跟着皇上也不会被照拂,只会拖累静安王府。

    而且有皇上在的地方怕是更加危险。

    明安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们去彭城。”

    程管家一愣,他还以为即便不去宁城,也可能是去江州,毕竟将军和夫人在那里,再不然去清河投奔崔家,怎么会是……彭城呢?

    “彭……彭城?”程管家不确定地问道。

    明安点点头:“对,彭城。彭城地势优越,易守难攻,相对来说要安全些。而且彭城的守将大多曾是父亲麾下的将士,多少能照顾程家一些,到时候可以将父亲和母亲一起接过去,这样我们也能团聚了。”

    但程管家还是有些担心:“将军到了彭城,万一被人认出来,人多口杂难免出现纰漏,若是有消息传到皇上耳中,只怕……”

    明安不屑地笑笑:“皇上已经自顾不暇,即便来日收到消息,也不能奈我们如何。”

    程管家想想确实如此,他在心中很是不敬地念叨着,若是越州还有大将军在,皇上哪里会沦落到今日需要迁都的地步,真真是报应。

    程管家不再迟疑:“好,我这就去让大家都准备起来。”

    明安思忖片刻,吩咐道:“派人去魏家看看,最好能劝魏老夫人和我们一起走。”

    明安的三姐程明姝,当日嫁给了程裕麾下的车骑将军魏宏远的儿子魏昭。

    五年前的事情中,魏将军被杀,魏昭下落不明。

    魏老夫人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当日程家离开建康的时候,曾劝说过要他们一起搬过来住,但是却被魏老夫人婉拒了。

    这几年,她带着程明姝和孙儿住在建康城中一处小宅子中过着清贫的日子,始终也不肯多收程家的接济。

    如今事态紧急,程管家决定还是自己去魏家一趟。

    魏老夫人也听说了迁都的事情,原本计划着带着儿媳和孙子去乡下住。

    但是听到程管家的劝解,不禁动了心,她可以带着儿媳和孙子过贫寒的日子,但是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性命。

    若是柔然人打进来,乡下再荒僻也不安全啊。

    如今不是她倔强的时候,跟着程家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想想儿媳,这几年一直无怨无悔地伺候在她身旁,照料他们祖孙的饮食起居,堂堂大家小姐,却粗茶淡饭,魏老夫人也觉得有愧于她。

    因此很是痛快答应了程管家的请求。

    程管家倒是没有想到这么轻易就说服了这位倔强的老夫人。

    至于程家其他的姻亲,大少夫人自从改嫁事件以后,就与娘家断了往来,也不需要顾虑他们了。二少夫人的娘家远在鄞州,暂时不需要担心。就剩三少夫人的娘家了。

    唐氏听说明安的安排后,就回了娘家。私心里,她是希望唐家人能跟着程家一起走,否则这次离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了。

    自从皇上宣布迁都以后,整个建康城中没有人不发愁的,勋贵人家哪个不是几代积累,如今要放弃一切离开,实在心情复杂。

    朝中大臣的家中还很好一点,有朝廷安排。

    反而是像唐家这种没有实权的勋贵,位置着实尴尬。皇上宣布迁都已经两日,朝廷也没有派人来过问过唐家的意愿。

    而且新都不比建康,一大家子去了,住哪里,以后如何安排都是问题。

    这两日来,就连平生一向豁达的唐侯也愁眉苦脸。

    听了女儿的来意,从新安郡主到唐氏夫妇,再到唐氏兄长一家都感慨万千,没想到危急时候程家还能顾着他们。

    确实如程明安所说那般,彭城再合适不过了,只是自家这里,即便散尽仆人,还是要带些家资用品的,怎么样也还有三十余人,会不会给程家添麻烦?

    大家都有些犹豫,唐氏看到家人没有立刻拒绝,就知道这件事情大概能成。

    唐氏再三恳请,他们的担忧明安早已考虑过了,程家在建康城中还有一些侍卫,带着南平侯府的众人没有太大问题。

    南平侯一听,毫不犹豫地拍了板,说就跟着程家走吧。

    自己这个苦命的女儿,女婿被奸人所害,她又不打算改嫁,现在一个在城中一个在城外,他都很挂念女儿。

    若是以后一个在彭城,一个在宁城,再见之日遥遥无期,女儿来日受了委屈,他连开解一下都做不到。

    走肯定是要走的,否则一旦柔然打进来,他们这些勋贵的下场肯定十分凄惨。

    既然皇上不在意他们,儿子又没有官职在身,还不如跟着女儿走。

    新安郡主和侯夫人听到南平侯这么一说,也就不再犹豫了。

    元兴十五年二月十五,程家众人、魏家祖孙以及南平侯府就一同出发了。

    程家二小姐,静安王世子妃,听到侍女传来的消息,眼泪悄悄划过。

    静安王府肯定是要跟着皇上一起走的,这次一别,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心中异常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