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下诏提拔了李琰名单中的三位将领,密令他们在不惊动李德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接管越州的军权。
只是他仍然不放心,于是又下了一道密诏给廷尉府,令他们潜入越州,若是李德行为不妥,于国有害,可直接诛杀。
接到命令的人是廷尉左监,四年前也正是他,奉命和李德合作灭了大将军程裕。
当时领命前去,他带着五十余位廷尉府的官差配合李德的行动。
他自然知道证据不足,私心里也不想做这样的事情,但是皇命难违,食君之禄只能忠君之事。
廷尉府在朝野之中名声并不好听,类似于刑罚严苛、残害无辜这样的传闻不绝于耳,但他们只是天子的一把刀,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只是他们自以为凶残,没想到李德竟然比他们还狠。
先是利用程大将军身边的副将将程家大公子从青州骗到越州,沿途设伏。
之后又在庆功宴的酒菜中下了迷药,趁众人不备之际,以程家大公子为人质,抓住了程大将军。
李德的重点全在程大将军身上,因此抓到他以后,也不再理会燕城将军府的其余众人,就押着程大将军先行离开了。
李德走后,围在燕城将军府的众位将士,虽然是他的亲信,但是程家在越州军中声望太高,面对程家本就让他们十分不安,而且程家众人确实勇猛,即便吃了动手脚的酒菜,仍然无人放弃,都在殊死一搏。
围困燕城将军府的将士们又惊又怕,很快就被程家人撕开一道口子,突围了出去。
廷尉左监听到属下密报,说是程家嫡子逃出去了,他才下令廷尉府的人一同强攻将军府,将剩余人等拿下,他能为程家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之后程家二公子死于将军府的围杀之中,程家大公子不治身亡,程裕暴毙。
三公子和四公子下落不明,廷尉左监带人在越州追捕了一段时间之后,在一处山崖边发现了他们染血的衣服,然后令众人在周围搜寻了几日后,就回到建康向皇上复命去了。
廷尉左监告诉皇上,逃出去两位程家公子已然身受重伤,之后又失足跌落悬崖底下的湖中,尸首并不好寻找。
皇上知道心腹大患程裕已经被杀,对于其他人也就没那么在乎了。
于是下了诏书,程家逃出去的那两个儿子,不管是生是死,如今在明面上都是死的。
即便他们能够侥幸死里逃生,也背着犯上的罪名,只要他们不想再死一次,就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
之后李德将越州军中的程家旧人弃在燕城,程家在越州的势力彻底瓦解,皇上就更加不用担心那两个生死不明的人了。
如今李德的事情,皇上再次派出廷尉左监前往越州,也是因为对他上一次的行动很是满意。
随着皇上的两道诏令,朝堂内外因为李琰殉国而激起的波浪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然而程家却没有那么平静。
五月初二,程家居然遭到刺偷袭。
来人众多,大概有十余人,幸亏程家侍卫一直不曾懈怠,及时发现刺,没有造成太多的人员伤亡。
但是对方见人就杀的残暴行径,还是让第二日知晓情形的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老夫人很是不满,当着众人的面,呵斥明安:“你怎么当的家?是你在外面招惹了什么人?”
明安不动声色:“回禀祖母,偷袭的人身份还没有查明,待一切查证清楚之后,若是明安的错,明安定会向祖母请罪。”
老夫人冷哼一声。
不讨喜的小家伙,和他们的母亲一模一样,永远都是这个处变不惊的样子,好似把一切都不放在眼里。
想到明安的母亲崔氏,老夫人就更加不悦。
前年年底,崔氏说是兄长身体不适,要回清河探亲。因为已经临近年关,老夫人当时并不是很想让她回去,但是现在的程家势不如人,样样都要依赖崔家,她也不好说什么。
谁知崔氏这探亲竟然探了一年多。
去年八月崔家派人来报信,说是崔氏不慎摔断了腿,大夫嘱咐要静养,不宜挪动,所以才迟迟不归。
可是如今又半年过去了,崔氏还是没有要回来的消息,而崔家竟然也没有再说什么,看得出来如今崔家是不怎么把程家放在眼里了。
但偏偏她除了忍着,什么也做不了。
看着程明安越长大越像过去的崔氏,她心中的憋闷就不打一处来。
当日崔氏刚嫁进来的时候,周围一片艳羡。
清河崔家是极负盛名的世家大族,就连皇上都要礼待三分,而崔家嫡女嫁入程家,着实让众人眼热。
崔氏知书达理,一举一动尽显优雅,丝毫挑拣不出错误。每每参加宴会,总能听到无处不在的夸赞声。
老夫人那段时间也是很高兴的,只是崔氏进门后一段时间,她就没法高兴了。
起因在于一次宴会中,她不小心听到了几位官夫人的议论。
“崔氏这样的人品性情,连皇家的公主都比不过。”
“就是,娶了她,整个程家都沾了光。”
“可不是么?你看就连程家的那位夫人的言行都跟着妥帖了起来。”
“不过那位夫人也够聪明的,现在上赶着巴结自己的儿媳。”
老夫人当时就恼了。她是因为自己当年受过婆母的刁难,所以才不愿意为难儿媳,未料在旁人看来,竟然是自己要讨好她,真是笑话!
程家的荣耀都是程家男儿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拼杀所得,和她崔家有什么关系?而且自己的言行哪里不妥当了?
老夫人出身不高,是她父亲有恩于程家,才有了她这桩婚事。
听了别人的议论,再回头看看崔氏,她的心理就起了变化。
此后,她刻意疏离崔氏,给她立规矩,当众呵斥她,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突显她的威严。
只是儿子程裕眼中只有崔氏,崔氏说什么,他都说好。甚至几年光景只生了一个女儿,程裕也没有说过什么。
那两个妾氏是她逼着纳进门的。
她虽然不如崔氏,但是只一个孝道压下去,崔氏就无话可说。
老夫人至今仍然记得,第二个孙子落地以后,她抱着给程裕看,结果程裕只说了一句:“我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还请母亲今后不要再为难崔氏。”
当时程裕眼中的冷淡,让她遍体生凉。
她原以为这几年她那么折腾,程裕一直不言不语,是她赢了。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早就和她离心了,她也早就输了。
当时老夫人思量了很久,明白她之后的人生还要依靠程裕,便决定收敛对崔氏的不满,但是隔阂已深,崔氏连带着她生的孩子都对自己并不是很亲近。
好在长孙和次孙倒是极为孝顺,而且还有儿子在,崔氏即便不喜欢她,也不敢不孝敬她,故此老夫人也不再担心。
况且程裕对两个庶子很好,即便后来崔氏为他生了嫡子,他也未曾亏待他们,兄友弟恭,也算是让她心里有些安慰。
未曾料到程家一朝巨变,她所有的依赖全都没有了,惊闻噩耗病倒的时候,她都不知道是失去亲人的悲痛多些,还是对未来的惶恐多些。
好在崔氏对她的照料和过去一般无二,就连崔家的人对她也仍然恭敬有加。
老夫人这两年常常回忆起过往,也知道自己当年是左了性子,即便是争了高低,又能如何呢?落魄时,她才知晓世家的气度,确实是她比不了的。
她对崔家心怀感激,但是崔氏许久不归,始终让她心神不定,莫不是崔家有了其他打算?
还好崔氏的两个女儿都在建康,也不怕她一去不回。
老夫人想到这,又问明安:“你母亲可有来信说什么时候回来?”
明安微微垂首,轻声回道:“近来并没有收到清河的信。”
老夫人轻咳了一声:“受伤了是应该养好了再动身,只是你的年纪不小了,拖不得了,建康城中和你一般大小的都做母亲了。”
明安道:“多谢祖母挂心,想来母亲也是会担忧的,她能够动身的时候,一定会尽早赶回来的。”
老夫人被明安的话一噎,觉得自己好像是多管闲事了一般,有些不满地端起了茶盏:“既然如此,你就去好好查查昨夜的缘由吧,我年纪大了,经不起吓。”
“是。”明安福了福身,静静退下。
昨夜来袭的刺,有六人当场身亡,没有一个被活捉的,其余人都逃跑了,因为担心他们调虎离山,所以程家侍卫并没有追出去。
程家这边死了三个家丁和两个守门婆子,还有好几个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小吴大夫已经在救治了。
明安抚额:“死了的人加倍给抚恤金,受伤的人月银翻倍,让他们先好好养伤。”
程诺拱手:“我爹都已经安排好了,四小姐就放心吧。”
明安点了点头,程管家办事很是稳妥,她自然是放心的:“昨夜的那群人可有查出些什么?”
程诺稍稍有些犹疑:“身上什么信物都没有,只是他们的行事作风让我感觉有些熟悉,我觉得……像是李德的手下。”
明安一怔,昔日程诺为了救出被困越州的父亲,和李德周旋了许久,他的怀疑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你有几成把握?”
程诺踟蹰片刻,说道:“七成。”
明安点了点头,程诺行事谨慎,他敢说七成,那基本上就是可以确信了。
明安一边思考,一边无意识地轻敲着桌面:“李德手中应该没有那么多可用的人,越州那边没有信传来,你去和江州的人联系一下,看近来搜寻父亲下落的人是不是少了?”
程诺顿悟:“我这就去和江州的人联系。只是四小姐,府中这里,我需要再调些人手回来么?”
明安摇了摇头:“不必,韩晏那边会加派人手,你晚些时候应该就能看到他们了,到时候你和韩晏一起看着安排。万事小心为上,若当真是李德出手,一定不会就只有昨夜一次的。”
程诺和李德交手多次,自然明白他的毒辣,闻言匆匆离去,仔细安排部署,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韩晏手下仅有七人,但个个都是以一敌十的好手。
和程诺商议过后,决定程家的侍卫还是和以前一样巡查,韩晏的人手作为暗哨,分为两拨,在上半夜和下半夜分别盯着,有什么情况,就发信号箭警示众人。
果然如众人所料的那般,不出三日,刺再次来袭。
有了准备的程家自然不会落下风,对方被打得狼狈不堪,仅有几个人逃了出去,韩晏甚至活捉了一个人。
为防他自尽,韩晏卸了他的下巴,然后捆成了球,交给了程家侍卫看守。
他自己带着两个手下追了出去。
明安赶到的时候,连韩晏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能低声叹气。
她私心里是不希望韩晏遭遇哪怕一点风险,但是她也明白,韩晏不是冲动之人,他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一切,她不应该以此困住韩晏。
只是韩晏自从去年五月被二皇子伤了双手以后,好不容易在小吴大夫的精心医治下,不久前才完全康复,明安实在是不能不挂心。
明安吩咐程管家将人带下去审问。
程家家仆中有一位是从军中退下来的,他审问细作是个好手,即便是再强硬的人,到了他的手里,也会开口的。
明安一边等消息,一边等着韩晏归来。
两个时辰以后,韩晏终于带着满身的血迹回来了,看见在院中徘徊的明安不由一愣,走到近前才发现明安眼中快要溢出的担忧,急忙道:“我没有受伤,你不要担心。”
明安上下打量了一番,看着韩晏确实不像受伤的样子,暗舒了口气:“那便好。”
韩晏轻笑道:“我先去更衣,你等我一会可好。”
“嗯,去吧,我在这儿等你。”明安轻轻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