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抄家以后 > 绝杀(3)
    周钰辞官后,户部侍郎一职并没有如周济堂预料的那样,落在周家长房身上。

    户部还在周家控制之中,尤家最大的能力,也只是暗中操纵着,将户部侍郎一职在周家人自己手中转圜,再多的他们也做不了。

    他们此举不过是为了能给周家长房找不痛快而已。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周家长房和二房竟然会因为户部侍郎这个职位离了心。

    户部侍郎是实缺,盯着的人太多了,周家能暗中操控户部,但是也绝对不敢在二儿子辞官后将长子挪过去,最后只能提拔了另外一个依附于周家的人上去。

    但是终究打乱了周延的计划,他原本计划着是将儿子挪到户部侍郎的位子上历练几年,正好可以接替户部尚书,然后再青云直上。

    如今次子离了心,长子任职工部侍郎,虽然同是三品,可是工部和户部怎可同日而语。

    周济堂这时候才后悔万分,觉得自己做错了,但为时已晚。

    大司马周延原本被皇上敕令闭门思过三月。可是三月期限届满之时,却又被皇上下令在家安心养病。

    想来是宫里淑妃的功劳吧。

    周延不得不奉诏“病休在家”,流水的赏赐络绎不绝地进了大司马府,周延却不知自己的病情何时才能有所好转,更不知道等他“康复”的时候,朝堂之上是否还有他的一席之地。

    原以为思过之后就可以重新回到朝堂,虽然丢脸了些,但是比起周家的前途,脸面算什么。可谁知道,如今他要一直待在家中,重回朝堂之日遥遥无期。

    过去二皇子常常会悄悄派人过来向周延询问朝政方面的意见和办法,可是自从闭门思过以后,二皇子府的人来得次数寥寥可数,最近十几日更是来都没来。

    原本依附于周家的人也都开始躁动不安。

    周延才清楚意识到,当日因为小儿子周瑾被贬就要周家小辈来议事,是个多么错误的决定。

    他以为自己的孙子是青年才俊,见识过人,哪里料到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心里却明白,程明安这样的人,真的只有一个。

    她小小年纪,未经世事,却能以一己之力与周家抗衡,周家落到如此境地,恐怕她居功至伟。

    周延年轻的时候虽然被程裕压着,可是也不曾狼狈至此,没想到一把年纪了,却要面对这样的局面,若周家真的断送在他的手中,那么即便死了,他也无颜面见列祖列宗。

    因此,周延不得不撑下去,若是他倒了,那对于现在的周家恐怕就是灭顶之灾。不管怎样,他毕竟三朝为官,影响力是周家的任何一个人都无可比拟的。

    如今的周家只剩最后一口气,一旦有人再推一把,那就真的完了。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安早就握在了手中,只等着合适时机。

    当日程福为了替被晋州太守屠杀的无辜百姓翻案,将晋州太守仔细查了一遍,翻找到了他每年给周家送的各种节礼、年礼册子,礼物之贵重,数量之繁多,令人侧目。

    晋州太守上任以来,极其胆大妄为,连上交国库的税银都敢克扣,但晋州太守收押受审之时,却始终没有交代大部分赃银的去向。

    虽然众人都猜到肯定是流到了大司马府,但是没有证据,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程管家看着账本,不解地问道:“四小姐为何当初没有拿出来,要留到现在?”

    明安淡淡道:“这份证据不过是说明大司马府收了贿赂而已,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便拿了出来也不能把周家怎样。

    “毕竟私扣税银的是晋州太守,又不是大司马府,他们说一句不知来历,便可推脱责任。

    “周延是三朝重臣,皇上那里多少还是有顾忌的。他才害死父亲没有几年,若是再动了大司马府,难免落个凉薄的名声,他必然是不想的。

    “与虐杀百姓这样的罪名对比,贪污就算不得什么了,很可能会被皇上放过。”

    程管家面露犹疑:“那现在,就有用了?”

    “朝廷刚刚免了北凉的岁贡,少了一大笔收入,越州的军资让国库很是紧张,这个时候送笔银子来丰盈国库,皇上是不会拒绝的。

    “周家在和亲一事中始终坚决反对的态度,再次得罪了众位朝臣。

    “而且听说周延如今被迫在家养病,看来淑妃将和亲一事迁怒到了周家身上,皇上对周家的忍耐也所剩不多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程管家恍然大悟,心中暗道:不知道大司马有没有后悔,原本以为害了将军,他就能大权独揽,可谁知道程家男子没了,却出现了四小姐,短短两年时间,周家便分崩离析。

    明安派人将证据秘密交给了一位御史大人后没几天,大司马府就被人具表弹劾。

    周延听闻后就晕倒了,醒来后却发现已然中风,这次是真的要病休在家了。

    皇上念在过去周延劳苦功高的份上,仅仅免去他大司马一职,令其交出受贿银两,并没有再做其他处罚。

    周延在病中情绪低落,不过几日功夫,就撒手人寰。

    周家在朝中为官的人,不分亲疏远近,全部或主动或被动地丁忧在家。

    众人明白,周家彻底完了,只能以扶灵回乡为借口离开建康,保住最后一丝体面。

    周家倒了的消息传到越州武城之后,李德心惊不已。

    堂堂一品大司马府,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就这样没了。

    他没有想到程明安居然如此厉害,如今周家没了,那么程明安下一个要对付的人肯定就是他了。

    他必须在程明安开始行动之前有所准备,程家在武城的这些人不能再留。

    随着柔然围攻时间长久,李德在军中的威望也不如从前,他是有些慌乱的。

    李德知道,武城是最后的底线。

    当日他为了一举清洗程裕嫡系军队、弃了燕城,就招致了皇上的不满。若是武城再有失,他必然性命不保。

    所以一年多来不管多难,他都死守着武城。

    谁知皇上却派了李琰过来,什么叫职权只在他一人之下,是打算随时取代他的意思吧。

    李琰是程家旧人,按照周家的分析,李琰能来武城很可能是程家出的力,因此李德才决定和周家联合,设计将程家剩余的人手引到武城,然后一网打尽。

    程家的余党一天不处理干净,他就一天不能安心。

    但他现在却有些后悔了,他没有想到程家的人这么难对付,他将武城守成铁桶一样,程家人还能如泥鳅般溜走多次,然后时不时跳出来找事。

    如今外有柔然兵临城下,内有程家四处生事,旁边还有李琰虎视眈眈想着如何将他取而代之。

    内忧外患之下,李德不得不兵行险着,将最大的诱饵抛出。

    程诺到武城后找了许多人,只是谁也不肯承认当日去围攻过燕城大将军府。许多人都面露愧色,却什么也不肯多说。

    当日去围攻之人,多是李德心腹,程诺的动作也不敢太大,日常还要躲避李家的围剿。

    就这样在武城待了几个月,程诺带着人艰难地将武城仔仔细细翻找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什么。

    直到明安派人送来周家和李家在武城的布置后,局势才稍微有了一些好转。

    所以现在程诺收到大将军还活着的这个消息时根本不相信,实在是因为这半年来被戏耍得有些惨,虽然每次都侥幸逃脱,但带来的人手损失了一小半。

    只是来禀报消息的人追随自己多年,他信誓旦旦地保证是亲眼所见,大将军就被关在武城将军府的密室之中。

    程诺带人去探关押的密室,果然看见了被折磨得没有人形的大将军。

    但一路走来,他也知道这是李德故意为之。关押之处埋伏了许多人,但却没人动手,他是特意被人放进来的,这一切只为诱杀程家藏在暗处的所有人。

    事关将军,程诺谨慎地联系了李琰,和他商定计划。

    程诺带人全力营救,只是李德那里准备更加充足,程诺这边损失惨重,最后只能带着剩下的人先退了出来。

    他不知道李德为何要违抗皇上诏令也要将人私藏起来,但他知道,只要李德没有摸清程家暗中人马的底细,就暂时不会对大将军下杀手。

    李琰配合程诺行动了两次,毕竟程裕已经是皇上下过诏书的“死人”了,他们也不能过于明目张胆,可是连续两次的行动均以失败告终。

    程诺将详细的情况写信告知明安后,自己带着剩余人马潜伏在武城之中继续等待机会。

    自程诺带人前往武城已经半年有余,过去收到的关于程家父子的消息只有寥寥几句,直到今日的这封信,明安才看见了让她心惊的内容。

    明安将程诺的来信看了好几遍,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手抖得根本停不下来。

    父亲居然真的还活着,苍天有眼。

    明安想笑,泪水却夺眶而出。

    韩晏看着明安的样子,觉得很是奇怪,直到看到她流泪,还以为收到了什么坏消息。

    除了当初知道大将军和几位公子、大小姐的噩耗之时,就再没见明安哭过,这是怎么了?

    韩晏感到很是不安。

    明安将信件递给韩晏:“你看看,是我看错了么?”

    韩晏接过信件,仔细看了两遍,才体会到明安的心情,一时百感交集:“小姐,你没看错,大将军还健在!”

    明安的泪水完全忍不住,父亲还活着,她是不是可以奢望,众位兄长也有活着的可能。

    明安将信件折好,眼神坚定:“韩晏,我要去武城。”

    韩晏点头:“好,我随小姐一同前往,定会安然救出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