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抄家以后 > 朝暮(明安番外3)
    程明安每日都出门,沿着禹城的大街小巷四处看看,这里的街道破烂不堪,甚至还能看到多年前柔然入侵时留下的痕迹。

    可是这里的禹城知县的宅子却修得格外漂亮,太过于光鲜亮丽,以至于与这里格格不入。

    她原本以为这里几年如一日,始终没有起色,是因为官员懈怠,但是……如今看来,很有可能不止如此。

    在禹城待了几日后,程明安一行继续向桐柏县走去。

    桐柏县有一种很出名的特产红枣,皮薄肉厚、口感甘甜醇厚,几年前被钦定为贡品,每年都会进贡一些到京中去。

    程明安自田间经过,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枣树,眼看就要入冬,百姓们忙着给枣树做越冬准备。

    大家侍弄的都极为小心。

    郑荣看着面色严峻的程明安,有些不解,最后忍不住开口问道:“这里可是有什么不对?”

    明安收回四处张望的视线,说道:“我看着这里的田地李似乎都种枣树,很少种庄稼。”

    郑荣一顿,确实如此,一路走来,漫山遍野的枣树。

    他思忖片刻道:“桐柏县中的红枣极负盛名,想来是百姓发现有利可图,所以都改种了枣树。”

    “你看,从县城对这里,遇到的百姓大多衣着破旧不堪,一路上面黄肌瘦的比比皆是。如今秋收刚过,看枣树的长势,收成应当不错,可这里的人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

    “我记得去年过冬银子拨款的名单中桐柏县还在其中,今年却没有了。原先我还以为是他们靠着红枣有了收获,能够自给自足了。可是我们前两日经过的那个县,是需要太守府拨款的,你看他们的衣着面容又有什么区别?”

    明安将一路走来看到的不解之处一一道来。

    郑荣的面色也严肃起来,确实如此,可是若收成不好,百姓为什么还在那么精心的侍弄枣树,完全可以少种些树,多种点粮食,起码能够果腹。

    郑荣便走上前去,与一位农人攀谈起来。

    须臾,郑荣神色郑重的回来了。

    “禹城官府的告示说,皇上免了西北府税收是天大的恩泽,桐柏县又被钦点为上贡红枣的地方,这是何其荣耀,所以要求百姓全都要尽心尽力地给皇上种枣,每家每户只允许留下两亩地种些口粮,其余的全部用来种植枣树,而且要精心伺候这些枣树,保证红枣上连个虫子眼都不允许有。”

    “自家的地种什么,还要别人说了算吗?每家每户只允许种两亩地的口粮?”明安很是不解。

    “是。”郑荣心中已是怒火中伤,这点粮食,家里但凡有个青壮就一定不够吃,怪不得这里的人到处面黄肌瘦呢。

    “这么多枣树,除了进贡的,剩下的那些红枣呢?”

    郑荣尽力心平静气地说道:“红枣成熟后,由官府统一安排人来收,价格很低,甚至还比不上燕城普通大枣的价格。至于之后红枣去了哪里,他们并不知道。之前也有人不想种了,或是偷偷卖给别人,被发现后,便扣上了不敬皇家的罪名,全家都被下了大狱,到现在也没有放出来。所以如今这里的百姓只能认头去种。

    “而且每家每户要上交的红枣数量和品质都有要求,做不到的人就会挨板子,甚至被没收土地。所以浇水施肥之类的,只能先紧着枣树来,以至于自家的庄稼长得都不太好。”

    程明安闻言,怒从中来。

    真是笑话!

    若是选定一个地方的特产作为贡品,就只能种一种东西的话,那全国上下将近八成的地方都不用种庄稼了。

    “这是何人下的命令?”明安问。

    “禹城县衙发的告示。”

    这位禹城县令太过于矫枉过正了。

    农民一心侍弄枣树,最后只得到官府给的微薄收入,哪里够用?

    而且这一城满满的枣树,京中也用不了这么多,那么剩下的呢?

    官府以那么低的价格收走之后做了什么?

    程明安对这里有了大致了解后,这日她估摸着去调兵的人应该要回来了,便决定去见一见那个在王秋云背后出谋划策的“伯伯”,也许自己心中的那些疑惑这人可以帮忙解答。

    他们兵分三路,其他两路人将这几日一直跟在后面的“小尾巴”引走,程明安带着郑荣和侍卫去见那人。

    推开院门,很是简陋的院中,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修补竹筐。

    “这位可是闫青山闫壮士?”

    闫青山看着这些人,心中有个不可思议的猜测:“正是在下,不知阁下是?”

    “西北太守府程明安。”程明安直接表明了身份。

    闫青山倒吸一口冷气,他既然能替王秋云计划那么多,自然对程家人都有所了解。

    他想到程家可能会派人来,却没想到竟然会是程家人亲自来。

    闫青山腿脚不便,却依然挣扎着跪在地上,满目通红,哽咽道:“请韩夫人救救桐柏县的百姓,救救王然。”

    程明安让侍卫将闫青山扶了起来,几人就坐在院中,听闫青山将王然的案子从头到尾细细道来。

    前两年有西北府拨来的过冬银子,加上百姓家里的存货,倒也勉强能支撑下去。

    但是去年给的银子就少了许多,入冬以后,大家都只能围坐在家中,每天吃一顿饭,冷的时候就抱团取暖。

    以前冷了,还能去山上砍树枝回来烧。可是如今,满上遍野都是些宝贝枣树,县衙还时不时地派人巡视,以至于大家都不敢动,有两位孤寡老人硬生生地被冻死在家中。

    可谁知道,今年更甚,县衙居然一点过冬银子都不给了,王然为百姓担忧,几次去找知县请命,都被轰了回来。

    一次意外情况下,却让王然得知了红枣后面的真相。

    原来禹城县令名叫何礼,自四年前,朝廷将这里的红枣定为贡品之后,何礼便心生毒计,拿着鸡毛当令箭,他和城中官员勾结,勒令百姓只许种枣树,但有不服者,就会被扣上不敬皇家的罪名。

    对外所说就是,为了保证每年能够有足够多的上好红枣送到京中。

    但是剩下的那些,禹城县令打着贡品的名头,联络外面的商贩用很高的价格销往各地,所得利润却全部归了县衙。

    王然原以为红枣即便被卖到外面,大概也不会太高。却没想到有了贡品名头的红枣,价格早就翻了数倍。

    所以这几年,禹城官员越来越富,桐柏县百姓越来越穷。

    王然原本想搜集了证据之后,再去上告。

    只是禹城官员上下沆瀣一气,王然奔波了许久,也没有任何证据,还被禹城官员盯上了。

    眼看着就要入冬,王然索性联合以前军中的同袍,将县衙的库银偷了五万两出来。

    那些银子被他们藏在一个极其隐秘的地方,丝毫未动。并没有其他打算,就是想买些粮食和柴火,给桐柏县的百姓过冬用。

    王然做了这件事,就抱了必死之心。

    可是闫青山没想到官府虽然判了王然斩立决,但用的却是别的罪名,而且县衙还派人来看着王然的家眷,他就觉得其中有猫腻。

    思来想去,他就让秋云去了燕城府求告,也许可以求得一线生机。

    县衙的人并没有将一个小姑娘放在心上,所以秋云很轻易地就离开了。

    一路上,有一个曾经受过王然恩惠的人,一直跟在后面悄悄护着秋云。

    闫青山当年在越州军中,有幸曾见过大将军两次,知道那是个极为宽厚公正的人。

    便是秋云说的话有什么不妥,那位大人也一定不会跟一个小姑娘计较的,所以秋云并不会有危险。

    这件事情,即便程家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一定会派人来详查的。

    闫青山哽咽道:“是我们小人之心,以程家的名声相要挟,可是我等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程明安轻轻叹了口气:“无碍,你们受苦了,以后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他们说话间,闫青山的家被禹城县衙的官差围住了。

    官差们纷纷拔刀对着院中众人。

    程明安神色未变,淡定道:“让你们能主事的人来这里说话,就说西北太守府程明安有请。”

    那些官差原本还是跋扈的,可一听到西北太守府,还是姓程,不由大惊失色。

    程明安起身:“我就住在县城的栈中,等你们大人到了,让他们去那里见我吧。”

    然后无视官兵们手里的刀,在家中府兵的护卫下慢慢向外走去。

    举着刀的官兵相互看了看,不自觉地纷纷后退,让开了路。

    在程明安离开之后,他们快马加鞭地去通知县令。

    那头县令得到消息,吓得呆坐在椅子上。

    他感觉来的这一行人不太对,所以一直派人盯着。

    却没想到竟然会是程家人亲自过来。

    禹城其他的官员议论纷纷。

    “大人,怎么办?”

    “大人,要不我们直接弄死他们吧,神不知鬼不……”

    那人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县令的鞋子招呼到脸上了。

    “去你的神不知鬼不觉,你是觉得程家人不知道她来这里么?你知道程明安是谁吗?她是太守之妹,镇西将军之妻,皇后的胞妹!你连她都敢杀,是疯了么,你想被灭九族,别连累我!滚滚滚,一点用都没有,净添乱。”

    县令吩咐人将城中官员都招呼了过来,一同去桐柏县见程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