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抄家以后 > 竹马(1)
    元兴十年八月初六,噩耗传到大将军府的时候,明安正在和母亲崔氏、三嫂唐氏商议中秋佳节的夜宴安排。

    明安今年十五,五月及笄以后,大司马府就送来了聘礼。

    明安与大司马府嫡次子周济堂,青梅竹马,郎才女貌,两家都是建康城中的钟鸣鼎食之家,再是般配不过了。

    婚期是请永安寺的高僧看的,选的是来年五月十六。

    三个人正说着话,崔氏房里的婢女墨染走了进来,一脸喜色,“夫人,宫里来人宣诏了。”

    崔氏有些疑惑,“昨日才来了赏赐,怎么今日还有诏书?”

    “莫不是哥哥们在越州打了胜仗?”明安轻轻击了下掌,笑了起来。

    今年春天,柔然新可汗继位,是上一任可汗的侄子。

    新可汗的父亲是再上一任的可汗。九年前,被明安的父亲,大将军程裕,射于马下,死在战场。

    新可汗一继位,就叫嚣着要报杀父之仇,率兵突袭程家镇守的越州。

    消息传到建康,程裕带着程家男儿,轻装简行,去往前线了。

    到现在,已有半年之久。

    柔然这几年养精蓄锐,此次来势汹汹,两方一直胶着着。

    明安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收到哥哥的家书了,总是觉得不安,还好朝中没有坏消息传来。

    明安上前拉着崔氏和唐氏的手,喜形于色,“说不定父亲和哥哥们就要回来了。”

    唐氏想到出征已久的丈夫,略有些羞涩地笑着,“要是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

    崔氏又问墨染,“可去通知府里其他人了?”

    墨染点头,“已经安排人去了。”

    崔氏等人到前厅的时候,除老夫人外,府中其余人都已经到了。

    程家男儿皆征战在外,府中除了三个幼子,都是女眷。

    大家没有说话,只是安静的站着,但脸上都飞扬着笑容。

    来宣读诏书的是皇上身边伺候的李公公,也是常来常往的人。

    崔氏走过去,看着李公公脸色不太好,就问道,“李公公可是身体不适?”

    李公公面色发僵,勉强扯扯嘴角,“不敢担夫人问候,老奴无碍。”

    说话间,老夫人也过来了。

    不知为何,明安总觉得今天有点奇怪,但具体哪里不对,一时又说不上来。

    程家众人跪接诏书。

    李公公抖着手打开诏书,舔了舔嘴唇,扬声念道:

    “征南大将军程裕深受皇恩,无人能及。却恃宠而骄,存有反心。

    自元兴三年以来,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犯上作乱,其罪行昭著,人神共愤。

    平日暗自散发财宝,招揽狡猾之辈,其中多有不义之徒,却为其遮掩罪行。

    在朝中,私下联络众臣,往来信件常对朝廷不满。

    昔日慕容洪叛逆之意明显,程裕却赞同其歪理,且为之隐瞒。

    彭城之乱,平定时间长达五年之余,皆在于其养寇自重。

    朕因其功劳深厚、位居高位,多次赏赐,望其洗心革面,然其怙恶不悛,现竟因朕有恙,意欲发动反叛。

    骠骑将军李德知其阴谋,上告于朕。其罪孽之深,刑罚无以赦免。

    故将程裕及其四子,交由廷尉府按刑处斩。

    程家家资,皆朕之赏赐,与程裕所敛不义之财,故尽数查抄。

    此事只限于首恶,其余人等无所追究。”

    明安听着诏书内容,面上血色渐无,手指紧紧攥着裙子。

    直至听到父兄尽皆被斩杀于越州时,宛如一道晴天霹雳。

    明安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猛地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向李公公。

    终于想到了今日的不同寻常,陪同宣诏的侍卫,不是禁军,而是廷尉府的官差,此时正手握刀柄,警惕地看着程家妇孺。

    明安看着跪在前方的母亲,脊背依然挺直却在不停颤抖,眼泪不自觉地就流了下来。

    昨日宫中还送来赏赐,说是陛下将今年鄞州供上来的云锦,除了太后那里,全都赏赐给了明安的长姐,近日来侍疾有功的贵妃程氏。

    程贵妃特意挑了其中颜色艳丽的几匹,赐给了明安做嫁妆。

    一点异样的消息都没有传出。

    从越州来人告发,到廷尉府抓人,再到消息传回建康城,起码也要月余,可这样天大的事情,程家众人竟然没有收到一点风声。

    想到父兄被杀的日子,府里还是一片安乐,明安就感到锥心之痛。

    诏书宣读完毕,前厅里已经哭声一片,连带着不懂事的孩子也跟着莫名哭了起来。

    老夫人惊闻噩耗,诏书还未念完,就当场晕了过去。

    崔氏抖着双手,接过李公公手中的诏书,哽咽道,“罪妇领旨,谢恩!”

    李公公给旁边跟随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小太监赶忙指挥人将晕倒在地的老夫人送回后院,又上前扶着崔氏站了起来。

    李公公咳嗽了一声,“天气炎热,众人尸身已经就地掩埋。”

    厅中妇孺的哭声突然弱了下来,所有人都惊诧地看着李公公,无法相信。

    李公公只能硬着头皮,对崔氏提点道,“陛下仁慈,念在程家昔日的赫赫战功,放程家妇孺一条生路,程夫人要懂得感恩。来时,陛下特意吩咐,查抄不在今日,允许程家众人三日内离开。”

    崔氏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朝着皇宫方向,屈身行礼,“谢陛下隆恩。”

    李公公微点了下头,暗暗吐出一口气,还好程家有明事理的,否则这最后一条生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李公公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口,却没有说出来,只是叹了一口气,就朝大门走去。经过崔氏身边的时候,小声说了一句,“宫中娘娘尚好,陛下未曾迁怒。”

    崔氏微闭了闭眼,“多谢公公。”

    李公公带着侍卫离去。

    崔氏久久没有动作,目光空洞,失魂落魄地看着前方,手中的诏书越攥越紧。

    厅里的哭声又起来了,几位嫂嫂哭的不能自已。

    有下人慌张地跑了进来,满脸惊恐,大声嚷道:“夫人,大事不好了。”

    崔氏身子打了个晃,缓了一缓,才站定,问道:“是……”

    一开口,发现声音嘶哑地不成样子,清了清嗓子,“发生什么事了?”

    “廷尉府的人围住了宅子。”

    崔氏微微颔首,“知道了。”

    下人还想说什么,被程管家捂住嘴打发了出去。

    崔氏眼睛通红,目光掠过满厅失声痛哭的女人们,最后定定的看着悲愤交加的明安,好一会,才向明安伸出了手。

    明安踉跄着向前,抓住了崔氏的手,扑到在她怀中。

    崔氏用另外一只手揽住明安,轻轻拍着她,声音喑哑,“好孩子,不能恨,这个时候不能恨。”

    明安懂母亲意思,她也明白刚刚崔公公说的话。

    叛逆之罪,于理法讲,阖族俱灭,世人也不会有异议。只是程家男子皆亡,妇孺留着也影响不了什么,还彰显了皇上的仁德大度。

    但若程家人一味愤恨怨怼,惹恼了皇上,如今的程家不过蝼蚁一般,随手一捏就会如父兄一般死无葬身之地。

    明安悲从中来,五脏六腑都拧着疼,却只能将刻骨地恨意压在心底,偎在母亲怀中,眼泪止不住地流着。

    崔氏看着厅中众人,强忍着撕心裂肺地痛,沉声道:“都回去自己的院子吧,去收拾可以带走的东西。”

    众人听见崔氏的话,抬头看向她。

    三嫂唐氏含着泪,愤愤地说:“母亲,难道父亲和夫君他们就这样死去,连尸首没有,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么?”

    崔氏声音发涩,“皇上诏书已下,越州情形究竟如何,无人知晓,你想做什么?一旦触怒了皇上,这府里的人谁都活不了。”

    唐氏一边抹泪一边说,“我宁可明明白白地陪着夫君死,也不要苟且偷生。”

    崔氏厉声道,“程家没有怕死的人,但也不能有枉死的人,你要带着这里所有人一起去死么?”

    唐氏被崔氏的疾言厉色骇得什么都说不出来。

    崔氏继续说道,“都回去吧,这个时候,程家已经经不起一点差池了。”

    唐氏最先跑了进去,随后其他人相互搀扶着,也向后院走去。

    刚刚还哭声震天的地方,此刻死一般沉寂着。

    明安拉着母亲的手,轻轻唤了一声,“阿娘……”

    崔氏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没有流下来,“别怕,阿娘在呢。”

    缓了一会,崔氏轻轻拍了拍明安的手背,“和我一起去看看你祖母吧。”

    老夫人院中早就乱成了一团,墨染见状,上前呵斥慌乱不已的下人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再敢在这里添乱,先发卖了你们。”

    众人听闻,四散开来,院子里终于安静了。

    老夫人身边的芍药从里屋迎了出来,带着哭腔,“夫人,您快去看看老夫人吧,刚刚才醒过来,这会又哭得不行了。”

    崔氏走到老夫人床前,还未来得及行礼。

    老夫人随手就将摆在床上的如意扔了过来,只是刚才哭过了劲,如意只掉在了床边,谁也没有砸到。

    但这一举动仍吓住了房中所有人,明安上前两步悄悄拉住的母亲的袖子,立在母亲身侧,看着老夫人那张恨意丛生的面庞有些呆愣。

    明安一直知道祖母与母亲关系并不十分融洽。

    平日里,祖母就更喜欢父亲的妾李氏侍奉在旁,但也仅是如此,并无其他龌龊。

    可看今日之情形,祖母对母亲只怕不止是不喜吧。

    老夫人恨恨道:“听说你连哭都不许大家哭,你这个女人怎么狠毒?”

    崔氏看了一眼在老夫人床边哭的不成样子的李氏,垂下头,“母亲息怒,如今程家在风口浪尖,外面不知有多少人在盯着,我们只能谨言慎行。”

    犹豫了一下,崔氏跪倒在地,慢慢说道:“陛下并未将尸身送回程家,故此……故此我们不能发丧,不能祭奠。”

    老夫人一听,向后一仰,差点又晕过去。芍药等人赶忙上前去,轻拍老夫人后背,为她顺了顺气。

    老夫人死死地盯着崔氏,一字一句地问道:“你要反天么?你自己怕死,难道……”

    崔氏打断了老夫人的话,“母亲,您的曾孙年岁尚小,还需要您的庇佑,请您多为他们着想一点。”

    明安跪在崔氏身后,看到老夫人抓着被子的手青筋暴起。

    一时间,李氏的哭声戛然而止,屋里静极了,大家连喘气声音都慢了下来。

    半晌,老夫人终于开口,一脸嫌恶地看着崔氏,“滚出去,我不想看见你。”

    崔氏磕了个头,“还请母亲保重身体。”说完带着明安,起身离去。

    进到自己的屋子,崔氏终于撑不住了,腿一软,差点就跌倒在地。

    明安眼疾手快,赶忙扶住了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