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让他送东西,分明是给了他与两府接近的机会,旁人挤破头都得不来的机会!
如果是寻常下人送年礼,那自然是交到对方府中便离开。但他是云舒的表哥,送年礼去府上,自然有相应的主子接见,即便不是成国公和杜尚书本人,至少也是子侄之类的。
而初到京中,最缺的就是人脉。
不是说因此就能跟两府结交,但至少若是遇上什么事情,别人不会将他当做寻常举子一般随意欺辱。
他之前还在担心云舒会不会不理他,现在她就送来这样一份大礼,萧清和咽了咽口水,“这样会不会影响你与两位小姐的关系?”
这种时候,京中但凡有些权势的府第门槛都被踏破了,更何况是这样两个手握实权的府第。
他担心两位大人看出云舒的心思不愉,最后影响了她们朋友之间的交情。看来他真正会为别人考虑了,云舒眸光中透着满意,“无妨,表哥只是帮忙送年礼而已。”
“不过,若是得不到接见,表哥可会失望?”
萧清和脸上挂起自信的笑来,“若是得到接见,我自然感激;若是不接见也是正常的,我只需做好自己的事即可。”
看来她真的没看错人,云舒笑道:“那表哥还担心我与她们的关系做什么?她们若是觉得为难,自然不必让父兄接见。”
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送了这样一份大礼,云舒便没有再送他其他的了,毕竟萧府准备的物什怕是两个马车都装不完。
于是两人只约着明日离开时相送,云舒就回了院子。
她走后许久,大林氏喃喃道:“没想到舒姐儿竟认识这么多高门贵女。”
萧清和瞧着那两口箱子,目光中流露出暖意,“她自己便是侯府嫡女,又有县主的封号,认识她们也是正常的。”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他觉得只要真心与云舒相交,即便她身份低微,也会为她所折服吧?自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以前只当她是来借住的表妹,现在是真心拿她当良师益友看待的。
次日一早,萧清和到松鹤堂拜别老太太,在全府的相送下离开,与他一道的还有陈文鸿。
因着天气冷了下来,这次带的东西也多,两人没有骑马而是乘车。萧家的三位兄长和陈文渊将他们送到泉州城外,才回到了府中。
大林氏眼眶红着道:“这一走,至少得四五个月才能再见到了……”
萧冉也跟着叹了口气,“儿大不由娘……和哥儿还好,是有真本事的,也不知道我家那个讨债的什么时候能有出息……”
屋内一片愁云,小辈们忙出言安慰着。却见老太太面色一沉,“你们一个个的就拖后腿吧,孩子都留在身边能有什么出息?”
“我瞧着和哥儿和鸿哥儿就极好,人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很多道理,从书上看也就是略通皮毛,他们去了京中指不定能有大收获呢!”
两人不敢辩驳,讪讪道:“母亲说的是。”
云舒在一旁暗暗点头,怪不得老太太当年一个妇人就能撑起偌大的萧府,实在是看问题极为透彻。
虽说大舅母和姨母不是想阻拦两位表哥奔前程,但在大家面前露出这样的愁态总会影响到他们的想法。而且这事她们一早就知道,更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才是。
现在这样不仅让离开的人担心,更让留下的人只顾着安抚她们而放下各自手中的事项了。所以老太太此时出言驳斥,也是给大家提个醒,都别做那颓丧的姿态。
要知道想要做一件事容易,但若精气神儿垮了,再凝聚可就难了。
云舒只觉得外婆身上可以学的东西太多了,她之前也总是焦灼、忧虑,导致春迎几个也时时提心吊胆,整个人绷得太紧反而容易出错。
所以她决定在离开前的日子里,要多来松鹤堂听老太太的教诲,等她回了京中,可就没人能这样教她了。
大家便转移了话题,又闲谈几句,萧冉便告辞了,毕竟陈府还有一家老小等着她操持。
云舒也回到院中,她铺开信纸,先是道歉,又借口说自己病了才忘记回信,将老和尚好生安抚了一通。
等轮到柴斐的信时,她想了想,还是提笔落下。她写下自己的一些猜测,又说怀疑父母的死还有内情。不过她肯定不能说自己是前世听到纪云涵的话,只好说是小时候无意中听到只言片语。
想到他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她又添了一页信纸,委婉地提到边疆多危险,让他平时要留侍卫在身边,切莫只身涉险。
写完后,云舒拿起信仔细读了一番,再次确认没有任何让他误会的话语,这才装好,让春迎去找人送往京城。
入了腊月,大林氏一扫前几日的消沉,又开始忙得不见人影,老太太倒是颇愿意见到这样精神的她,对此很是支持。
书院将将停了学,云舒也收到了京中的账册和掌柜送来的年礼,整整十大车,齐齐一排停在了萧府门口。
冬生前来通报时她都愣了愣,走到府门口,问道:“怎么这样多?”
来送年礼的是萧掌柜的大儿子萧延,他虽然刚到而立之年,但处事很沉稳,云舒也见过几次。
他先行了礼,才指着车驾道:“前面两车是成七小姐和杜四小姐派人送来的,随后两车是二老爷送的,最后面的六车才是各家店铺掌柜准备的年礼。”说完他又取出信和礼单呈上。
云舒收了礼单,翻看后便让春迎带人清点,再选出两车泉州不常见的送到大舅母那边,其余的都入私库。
“萧大哥辛苦了,我在后院不便待,这些银子你拿着,带兄弟们去酒楼喝些热茶,吃顿好饭。”
萧延拒绝道:“小姐不必麻烦,这次家父选的人,都是祖籍就在泉州的,我们也算借此机会回老家看看。”
萧掌柜真是考虑得周到,这样伙计们不仅不会对出远门产生不满,反而一个个都急着往泉州赶。怪不得他们虽然瞧着风尘仆仆,精神却都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