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朱元璋坐在主位上,朱标和朱高炽一左一右,
朱元璋轻轻一挥手,朱标向睿王简单讲述了刚刚发生的事情,
朱高炽表面上大惊失色,其实内心早有预料,
要是各地的州府上不出这么一档子事儿,那才叫奇怪呢。
“老大,你刚刚是如何说的,你跟炽儿说说看。”
朱标对父皇的命令有些意外,不过还是照做了,复述了一遍自己的观点,
他平日里如履薄冰,今天敢这样直接的发表观点。
其实是朱标觉得这件事,只有这样一种解决之法,
一旦时间上有所耽搁,让地方州府上的官员们反应过来有人告密,
那不但告密的官员会死无葬身之地,地方州府上的官员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互相通风报信,
到时候可就什么都追查不出来了。
朱高炽听着太子武断的做法,频频点头,
朱元璋看在眼里,却觉得很是奇怪,他都看出了问题,难道炽儿如此聪颖会看不出吗?
“炽儿,这件事你怎么看?”
朱元璋有此一问,朱高炽立即起身,躬身作揖,
“太子殿下已经说了解决之法,我觉得殿下的办法甚好……”
朱元璋一拍桌子,
“炽儿,那些书袋子气我,你也在这里跟我打哑谜,今日这事要是不能解决,
我大明朝廷的脸面还能往哪儿搁?”
朱高炽面露难色,不过思量再三还是说,
“既然皇爷爷要我说,那我就说了,只是有些想法跟太子殿下不太一样,还希望太子殿下不要怪罪才好。”
朱标内心一振,难道炽儿真能跟父皇想到一块儿去,
这事当中还有转机?
纵然内心有百般不解,朱标还是按下心思道,
“炽儿这是哪里话,只要能解决了父皇的当务之急,你有什么能冒犯我的地方呢?”
朱高炽赶忙拱手,
“太子殿下胸怀宽广,炽儿心存感激。”
朱标只是点了点头,等待睿王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朱高炽从容道,
“我想皇爷爷心里应该已经有了判断,只是还拿不定主意。”
朱元璋愣了一下,他向来都是杀伐果断,怎么会出现这种摇摆不定的情况?大概是最近因为推行新政出现了太多的问题,让他对自己的判断也没那么自信了。
就连朱元璋自己也是刚刚才意识到,他确实早就在心里对这件事有了一个定性,这也是他无法认同朱标对策的原因。。
朱元璋笑道,
“好啊朕的好皇孙,你倒是说说看,看你是不是真的跟朕想到一块儿去了?”
朱高炽也不再兜圈子,而且直言道,
“底下州府的官员借着新政敛财的现象绝对存在,但这件事的背后,也有别有用心之人借着这个机会抹黑新政。一旦皇爷爷处理了此事,马上就会有官员上奏,借此抨击新政。”
其实朱高炽和朱元璋爷孙俩都心知肚明,一定会有地方大族向州府的官员行贿,想要逃避税负,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力。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但若说有人敢在洪武朝如此大张旗鼓的纠结各州府的官员大行贪墨,那绝对是别有用心。
朱标恍然大悟,明明就是个很简单的圈套,对方就是利用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并且还有上次科举罢考事件的经验,觉得朱元璋这次还是会使用雷霆手段,所以才设下这么一个简单直接的圈套。
朱标沉默了,如此简单的圈套,他居然就那么踩上去了,而且还浑然不觉,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催促父皇立即行动,脸面真是丢尽了。
太子一时惭愧不已。
朱元璋则愤然起身,
“这群王八蛋,他们凭什么觉得这样就能阻碍新政推行,难道地方州府的官员贪污,就是因为新政实行了?简直荒唐至极!”
朱高炽笑道,
“圣上息怒,您手下的官员您还不清楚,在他们眼里这不是利国利民的新政,只是朝廷和地方大族之间的斗争,谁给的更多他们就支持谁。那些地方上的豪族下了血本来对抗新政,他们当然要说两句了。”
尽管低垂着脑袋面无表情,但朱高炽话里的小心思,朱标还是能听出来的,嘴上说着让皇上息怒,其实每一句话都是煽风点火。
就算朱元璋能意识到朱高炽在有意煽动,
也一样会气不打一处来。
朕当然知道这些读书人都是什么货色,只是局面已然如此,这些王八蛋掐准了我老朱会立马下死手,难道还有回旋的余地吗?”
对朱元璋来说,这便是最大的困境。他似乎没得选,在他老朱手里,哪有不处理贪官污吏的道理?
朱标也垂首深思,这件事好像确实没有转圜的余地,多个州府的官员贪污。如果朝廷不立即处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更大。
“还有办法,不过您恐怕要费些功夫了……”
朱高炽的言语稍有些迟疑,像是在试探朱元璋的态度。
朱元璋当即拍板,
“皇孙儿,既然你有办法就赶快说,事关新政的推行,朝廷必须要拿出态度来,这次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我大明王朝的何在?”
朱高炽一拱手,口中念出两个字,
“查账!”
“您立即派人清查涉事州府的所有账目,不光是牵扯到贪污案的官员,各州府的其他官吏也要一并清查。”
朱元璋一下清醒过来,自己的皇孙儿提出了一个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他只要能查出这些官吏们身上还有其他污点,那些大臣们就不能将地方官场贪墨和新政实行联系起来。
“只要查出一点猫腻,我们就可以立即下手。”
朱元璋一拳锤在桌子上,紧咬着牙关,让这些贪官污吏继续活着都是对他老朱的侮辱。
朱高炽继续从容对答道,
“皇爷爷英明,只要掌握了这些罪证,就可以马上拿人,抄没家财,还能充归国库,填补近期国库的大笔支出。”
这办法看起来简单粗暴,却是一举三得,
即查处了贪官污吏,又填补了国库的亏空,还能让朝中的官员们闭嘴,让新政顺利推行下去
这样的好事哪有不做的道理?
喜欢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世子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