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窦宪

    大司空开口,其余的官员也被引动了心中的激昂,齐齐出声。

    “没错!凭什么!”

    “这是咱们先祖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匈奴想拿走,就让他们拿命来换!”

    “我大唐人人皆兵!匈奴敢来,便让他有去无回!”

    整个朝堂,百官或奸或忠,此时皆面色潮红,激动不已。

    这是他们的大唐!

    在他们死去之前,谁都别想拿走!

    见情绪差不多了,唐远大手一挥,厉声大呵:“即日起,边塞之军日日操练,本宫要御敌于国门之外!这大唐的国土,匈奴一寸都别想踏上!”

    说完,他扭头看向慈禧,面露微笑,眼神却是无比地冷漠:“太后,且看本宫这安排,可是妥当?”

    慈禧怨毒地盯着他,呼吸急促,好半天才猛地拂袖,尖着嗓子开口:“好!好!御敌于国门外,不愧为太子!”

    “你们要打,那就去打!哀家可不想眼睁睁看着匈奴打上门来!”

    说罢,她阴狠地扫了一眼文武百官,阴恻恻地开口:“哀家不日将迁居应天府,愿随行官员,尽可与哀家同去!”

    唐远先是一愣,随即眼神古怪地打量起来慈禧。

    没记错的话,当初八国联军轰开城门时,慈禧也是连夜南下逃命。

    现在连城门都没破,就要逃命?

    这老娘们怎么越活越回去了……

    慈禧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文武百官都清楚,她这一走,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走,肯定会带走朝堂上大批的官员。

    至少那几个身居要职的心腹,肯定都会追随其去应天府。

    如此一来,便是一国两朝,南北而治!

    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

    别的不说,就说大军调动,带兵的将领究竟该听谁的?

    想到这儿,群臣便有些变了脸色。

    慈禧说完便径直坐下,肆意打量着众人,眼中隐约透露出一股得意的神色。

    她垂帘听政这么多年,早已看清了群臣的本性。

    忠臣义士,确实有。

    但更多的,还是以利益为先,两头摇摆的墙头草。

    跟随唐远这个无权无势的太子,去找匈奴送死。

    还是跟随大权在握的自己,南下应天府享福。

    只要是个人,都能清楚究竟该怎么选。

    “五军都督府高俅,都指挥使司窦宪何在?”

    刚才被吓懵了的高俅,闻言顿时反应过来,连忙上前躬身道:“臣在!”

    群臣中,一位四肢粗壮的将领缓缓走出,黝黑的脸上挂着犹豫的神色:“末将……在。”

    听到窦宪这个名字,唐远不由得愣了愣。

    窦宪?

    他居然也在这!

    龟龟,大唐朝堂真是人才辈出!

    要说窦宪这人,可以说将人的复杂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功绩上来看,此人堪比霍去病。

    虽说霍去病一战封狼居胥,但实际上,也只是让当时的王朝对匈奴的战争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

    后来的窦宪,才是真正把匈奴给打没了的那个人。

    此人带着副手执金吾耿秉,带兵出征,在稽落山一战成名,大破北匈奴军。

    当时为了宣扬汉朝的威名,两人在燕然山刻石勒功。

    此后更是打得北匈奴单于,将自己的弟弟前去洛阳进贡,更是将其留在洛阳为质子。

    封狼居胥,与之齐名的便是窦宪的燕然勒功,皆为武将的功业巅峰!

    而两人同为冠军侯,只不过一个在西汉,一个在东汉罢了。

    只不过,俩人的下场,就大相径庭了。

    两句话,就可以点评俩人。

    霍去病一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名传千古。

    而能评价窦宪的,便只剩下“飞扬跋扈,被逼自杀”这么一句评语。

    因为这人实在是太过嚣张跋扈,到了当时的皇帝都忍不了他的地步!

    因为这厮与霍去病相同,都是外戚。

    但却热衷于仗势欺人,甚至连公主的田地都敢强行低价购买。

    之所以会去打匈奴,纯粹是因为得罪把自己的靠山窦太后都给得罪了。

    迫于无奈,只能主动请缨,前去迎击匈奴。

    换句话说,这丫根本就是被逼得没办法,才去打匈奴。

    谁知道,这一打,还真让他打出个名堂来了!

    不过这厮打得匈奴土崩瓦解之后,仗功自大,真正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

    最终,为当时的汉和帝所不容,被逼自杀。

    所以虽然同为抗匈名将,但窦宪却声名不显,纯粹是因为人品问题。

    看见窦宪走上前,唐远微微眯起了眼睛。

    “这家伙是居然是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这么说,护卫京师的卫所军,便是此人在管辖!”

    京城的护卫军队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当其冲的便是高俅这个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掌握的十二卫。

    这十二卫负责保卫皇城安危,属于直接与皇帝接触的卫队。

    但其中中层将领颇多,高俅即便是五军都督府,也不可能完全掌控,唐远根本不担心会全部被带走。

    自己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完全可以留下一大批。

    紧随其后的,便是董卓掌握的三大营。

    三大营常年驻扎在京师外,是护卫京师最强的一支力量。

    当初先帝将这权利留给董卓,其中无不有制衡慈禧的心思。

    毕竟十二卫就算再如何,也只是宫中的禁军,很少参战。

    三大营,那可是真正会拉去战场上轮训的将士!

    至于最后,便是窦宪手中的卫所军了。

    当年开国皇帝担心皇权旁落,所以决定每隔一段时间,要从全国各地的卫所中抽调部分军队,前来京城轮防。

    从人数上来说,甚至比三大营更多,只不过战力就略薄弱一些。

    这三部分,组成了京城的护卫力量。

    而慈禧,掌握了十二卫和卫所军的力量,即便是董卓也没资格和对方放对。

    想到这儿,唐远心中苦笑。

    “开国皇帝估计当初也没想到,本来是用来集中皇权的方法,结果被慈禧给钻了空子。”

    以慈禧掌握的力量,能垂帘听政这么多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不是因为造法得不到群臣的支持,唐远毫不怀疑慈禧会揭竿而起,自立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