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家祖左宗棠 > 第425章:只是抵抗
    对于褚明洲的坚持,刘载戢也表示了赞同。

    辽宁号战列舰是舰队和东征军的象征,未来的行动还需要她配合,从政治角度出发,在这场战争结束前,她是绝对不能离开东京湾的。

    既然他两人取得了一致,郁视远也没有继续坚持,除了担心辽宁号的情况,其实他也是有点私心的,如果辽宁号离开了,太微左垣号就能担任旗舰,无论如何这也是一次灭国之功,谁不想要呢?

    一旁的启明号舰长也清楚本舰情况,损伤固然算不上很严重,但甲板的情况也显然不是舰队能够自行修补的,作为一艘不那么重要的轻母,无法承担作战任务,自然也就只能黯然离场了。

    而辽宁号则将前往横须贺造船厂进行临时修补,虽然横须贺造船厂的发展情况远不如彼时,但先天的优良环境和日本的良好管理,横须贺造船厂的硬件并不算差。

    民宪革命之后,日本其实迎来了一个不错的机会,1899年到1908年的经济危机早已随世界大战而去,加之欧洲列强势力收缩和赔款结清,日本经济得到了恢复。

    当然,最重要的是太平洋贸易的恢复——

    美国工业在十九世纪末崛起,商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但受到欧洲列强的抵制,矛盾频繁。

    最终,这些贸易矛盾随着1899年到1903年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彻底爆发,英国殖民大臣张伯伦(厕纸战神他爹,跟他儿子张伯伦一样要对美建立关税壁垒)随即宣扬要把美国货和德国货扔到海里。

    事实上,他们确实这样做了,英国警察带头闯入美国商船,将美国货扔到大海里,充分展现了带嘤的“绅士风度”。

    法国人和德国人虽然不如英国这么激进,但也都颁布法令,禁止美国商船入港,这都不是加关税了,是直接不要了。

    不仅仅是英法德俄这样的欧洲大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纷纷开始抵制美国货。

    除了欧洲各国,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只是,中国的出发点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目的是借助这股大势倒逼美国废除《排华法案》等对华歧视政策,当时的国人到美国去,先要在港口脱光衣服,被美国人拿着一根橡皮水管,像冲牲口一样冲洗,这是任何一个拥有最基本的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无法接受的。

    历史上的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尚能够逼迫美国废除脱衣检查、公共场合虐待华人等令人发指的法令,自然更不必说如今这个组织起来的中国了。

    在这个时代,在一个独立国家中,如果有人胆敢喊出“抵至美货日货,不如抵制蠢货”这样的口号,那第二天他就一定会背后身重八枪而死,并且死后遗臭万年。

    泰晤士报对此的评价是:“只有叛徒、卖国贼和精神病才会反对抵制外国货。”

    在这场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运动中,以中美贸易为主的太平洋贸易一度中断,但随着美国服软,两国贸易再度回暖,且在一战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繁荣的北太平洋航线让日本嗅到了机会,日本政府试图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将日本打造为太平洋的十字路口,实现商贸兴国的战略。

    日本在1915年将横须贺海军工厂造船部出售,使之变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得益于太平洋航线的繁荣,横须贺造船厂发展迅速,运营良好。

    如果是在21世纪,这无疑是可以成功的,但很可惜这是弱肉强食的20世纪,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悲剧的。

    横须贺造船厂在二十年代被英国资本巧取豪夺,虽然发展的潜力被终结,但现有的规模也相当可观。

    目前横须贺造船厂总共四座船坞、两座船台,其中于1924年兴建的四号船坞全长226米,宽26米,深9米,完全能够容纳辽宁号战列舰。

    虽然造船厂不具备修理战列舰的技术能力,但在中国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舰船进行简单的修补,把洞堵上还是可以的,只要不漏水,还能跑,不影响美观,就足够了,等战争结束再去长崎修理也不迟。

    “倭国的抵抗力度比我们想的要强啊。”

    商讨完具体安排后,“三巨头”开始闲聊起来。

    今天日本飞行员的行动还是给了郁视远极大的震撼,何以为生死,何以为战争,以及......何以为亡国,作为一个1898年出生的人,何以亡国,确实是没有切身的感受过。

    “是你太乐观了,倭国好歹是四千万人口的国家,一万人里出一个敢反抗的,那也有四千人呢。”褚明洲直言道。

    “说到底还是心有不甘,像挪威人是怎么对待英国人的?还不是一枪不发就给他放进来了嘛。”

    “倭国自古以来就相对独立,小岛贫瘠,锤炼了民族韧性,朝不保夕,又使得他们养成了轻生死的思想,从甲午、到戊戌,再到如今,一步步削弱,如今能让日本政府就地投降就已经很不错了。”刘载戢摇了摇头,“印度尚且还有游击队,更何况日本呢?”

    “总司令说的有道理,印度尚有游击队,又怎能奢望更开化的日本举国顺民?”郁视远也笑了笑,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若要真是举国顺民,那只怕我国早已远迈汉唐了。”

    “远迈汉唐啊,只怕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吧。”

    望着在一艘驱逐舰和三艘炮舰保护下缓缓驶离东京湾的启明号航空母舰,众人皆无言。

    然而,少顷,一道不和谐音打破了这一份画卷:“话再说回来,后勤是什么情况?怎么前线早饭都供不上去?”

    “嗯?”

    “我得去找宿汉鹏那小子好好问问。”

    ......

    冬日的正午,临时阵地上茶饭飘香,按批次用餐的官兵们聚集在营地里,吃饭的、闲聊的、抽烟的、保养武器的、睡觉的,都有。

    虽然空袭和鱼雷对舰队造成了一些影响,但对于物资并没有任何影响,运输船靠港之后,利用东京便捷的港口设施和从租界征调的运输车队,想要保障运输完全没有难度,甚至还能是全汽车运输,都不用骡马。

    至于早上的饭到底去哪了......

    原因倒是有点复杂了,总体上显然是人的问题,不过,除了几个师旅的主官关注外,其他人都是不怎么在乎,仗打的这么顺利,没人想过会饿肚子。

    当然,这里还是在战场一线,并不是在家里,中饭吃了七分饱,略微休整一下,战斗便接着开始了。

    之前陆战一旅、二旅和第十七师之所以在此停止不动,主要还是在等火炮、坦克和其他一些设备。

    今天早上十点多钟,两支炮兵团抵达,除了常规的改二〇式105mm榴弹炮外,还有新研制的试制三八式105mm榴弹炮和75mm野战炮各一个营,以及其他一些武器。

    虽然说,75mm口径的火炮威力非常有限,对于结构良好的土木工事,以及铁丝网这样的范围型防御工事的破坏能力很有限,而且弹道也十分低伸平直,缺乏跨障碍物打击能力。

    在理想中,一支二战师级炮兵应当是以105mm火炮为主,辅以6英寸火炮。

    但实际上,除了德国和美国,其他国家也都基本没有做到,受制于各自的工业能力和战术理论,各国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英国人选择了25磅炮(87.5mm),俄国则选择了76mm和122mm的搭配。

    国防军的陆军与德国一脉相承,自然也更希望与德国一样,但受制于地理环境和经济问题,军中仍配置了大量的75mm火炮,也同时在研发新的75mm火炮。

    在步兵们悠闲的吃午饭的时间里,炮兵和工兵们一边扒饭,一边扒土,构筑炮兵阵地。

    下午一时三刻,处于右翼的陆战一旅对抵抗军防线的火力侦察拉开了国防军围攻东京的序幕。

    此次的负责攻坚的主力是第十七步兵师,当面之敌是阿南惟几亲自率领的三支千人队。

    通过东京内部的消息,国防军已经得知,受东京居民的反对,抵抗军并未能在城内建立有效的防线,而受列国驻军的干预,抵抗军也未能在租界建立防线。

    当面之敌的防线之后面前的这薄薄一层,不必担心残酷的巷战。

    而在主攻方向,抵抗军强占了此处的一座工厂,围绕着一座小水塔、仓库和两间厂房构筑野战工事,布置防线。

    实际上,这对于国防军来说,并没有什么作用,而众人也清楚,对方完全是背水一战,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因此也不敢轻敌。

    两支炮兵团、各师随行轻炮兵营和陆战一旅的团属重型迫击炮对阵地右侧进行了简单的火力准备。

    火力侦察是战斗,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侦查。

    大约十分钟的时间,陆战一旅侦察营踏上了阵地。

    约一个小时后,陆战一旅暂停了攻势,紧接着天边开始出现飞机的轰鸣声,来自太微左垣号的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携带着航弹飞抵抵抗军阵地的上空。

    一枚250公斤航弹重重的砸在了仓库顶上,只一发就炸塌了小半个仓库,砖瓦碎片四散飞溅,缓缓升腾而起的灰色烟柱足有二十多米高。

    另一边,被炸塌的水塔向一侧倾倒,狠狠地砸在边上一座厂房上,残留的工业用水哗啦啦的灌入了残破的厂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