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家祖左宗棠 > 第410章:准备中
    “月初,俄第9、22、27、34近卫师,第17、25、33、36、39师以及第4战车师在圣彼得堡与德国人打了一仗,情况不容乐观呐。”

    第十七师师长丁有望指着另一边的大地图,解说着红鹰军团与红军在圣彼得堡附近的一次战斗。

    “现在唯一的问题,还是德国人兵跟不上,红鹰军团确实能打,但今时不同往日,俄国还没有崩溃,兵力占优的一方还是这个国民共和军,而且治下大规模起义也在减少。在优势兵力面前,红鹰军团与苏维埃军依然难以攻克圣彼得堡的防线。”

    “另外,芬兰军队和苏维埃军针对摩尔曼斯克的行动也被俄军化解,目前来看,这条运输线一时半会儿还断不了。”陆战二旅的旅长夏明刚也补充道,“如果德国人不增兵,这场俄国内战孰胜孰败还尤未可知。”

    “看看吧。”徐前希又将话题带了回来,指着墙上挂着的大比例尺地图说道,“中枢有什么考量跟咱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要管的还是接下来怎么打日本。”

    “首先我们肯定是要直接登陆东京湾的,就情报来说,小鬼子自己也乱得很,所以不确定是否会遭到有组织的抵抗。不过,咱们肯定考虑最坏情况,就是近卫师团、第一、九、十、十一、十二、十六师团都全力防御。”

    “虽然不大可能......”侯之兰接着道,“但却是不能不考虑。就目前来说,因为财政缘故,倭国正规军就只剩下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尚保持着二旅团四联队的编制。”

    “但为了组建新部队,所以两个师团相较于此前还是有所下降,总兵力约为三万四千人,目前采用的操典混了英式操典,其余部队各有.....额,特色,兵力从一万一千到一万五千不等,操典基本还是老一套。”

    侯之兰之前在山南边跟英印军碰过,对于他们的操典还是比较熟悉的。

    “他们的火炮如何?”

    “不怎么样,只有近卫师团和第一师团保有完整的炮兵联队,装备36门29倍径75公厘野战炮和12门18倍径75公厘山炮,步兵联队装备有6门14倍径75公厘过山炮,其余部队的火炮情况各有优劣,但佐不过这几种炮。最后就是两支独立炮兵联队,装备了一些英式四吋半榴弹炮,法式或者德式105mm榴弹炮,威胁不大。”

    日本本身没什么资源,关税之类的又不得自主,维持常备军已经殊为不易,再想要建立现代化军队基本没可能。

    目前来说,日军的武器也不算很统一,不过至少同一个势力还是能保证的,步枪方面,以近卫师团为代表的政府军采用的是自造的九式步枪(三八式,但改用七七子弹),也有一定数量的李恩菲尔德,而在法国控制下的以仙台师团为代表的东北军用的就是勒贝尔了。

    其他轻武器也差不多,近卫师团轻机枪为刘易斯,重机枪为维克斯,质量到也还算可以,更重要的是制式装备统一,这一点很重要。

    “海空军呢?”

    “海军就几艘小艇,自打前几年内乱,海军主力已经跑去广岛了。”

    “空军的话,小鬼子实在是不重视,算上教练机,也就一百来架飞机吧,都很老旧。”

    “战车的话,倒是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型号,比如英国人的维克斯两栖坦克和六吨坦克。”

    众人左右分析一番,觉得确实没啥难度,接着便回各部组织战前动员去了。

    本位面这场战斗基本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国人对于日本人全无另一个未免那种同胞伤痛的切身体会和血海深仇,所以个人表现上更多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认知。

    主流态度基本就是三类,一是满不在乎、无所谓,二是觉得活该、理所应当,三是同情惋惜。

    无所谓自然没啥好说的,很正常的态度;

    理所应当自然就是对日本甲午时的行动不满,认为这是以下犯上,乱臣贼子自然要惩罚一番;

    同情惋惜则更多的是站在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或者泛亚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的,前者没啥好说的,后者则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倭国不跟我堂堂中华站在一起抵抗西方列强的入侵,弘扬华夏天威,居然还阻挠我们的“解放”,实在是不像话,不争气。

    总的来说,人道主义的思想很难独立存在,大多处于某种思想的附庸地位,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又没有经受过军国主义的洗脑,也没有亲手杀过人,大部分人的情感还是比较朴素的,至少虐待俘虏、杀害平民这种事情在主观上是很排斥的。

    这点对于军队来说又不重要,你在战场上执行好任务即可。

    因此基本的动员是要让士兵们至少明确了己方平定日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维持士气的最低要求就是避免让官兵感到迷茫——当士兵们扪心自问为何而战时,知道流血牺牲是和自己的利益有关联的。

    这个“有关联”是一个关键变量。

    什么报效国家,什么帝国兴废,这些东西本身对于士兵来说影响是很小的,这一般需要一定的觉悟。

    反之,越接近普通人的生活,效果就越普适,比如什么夺取资源产地,从而降低国内物价,这与家眷们的生活有直接影响,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注意,对于大部分军队来说也更容易宣传到。

    前者是很考验军队,尤其是陆军发展的一个东西,陆军也是一个易学难精的东西,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为陆军发展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其中一个重要的便是将家与国结合到了一起,而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陌生。

    十二月四号,组成第三军的三师两旅也陆续抵达了徐州,就地整编,与此同时,第二军的将领主官们也坐飞机从汉城飞到了徐州,接着坐火车前往驻地。

    次日早晨,两军各师旅主官来到东征第一兵团总司令处开战前会议。

    第一兵团总司令刘载戢是一个神采奕奕的中年人,年仅四十六岁,便挂了少将军衔,不仅是能力出众,更是时运有加。

    国防军在军衔授予方面显得比较保守,将官极少授予,上将,根据条令规定,那是战时才能授予的最高荣誉军衔,平时中将就已经是顶头了,除非现在去打英国人,组织一个方面军,那才有可能是中将挂帅,否则也只是少将。

    在平常情况下,国防军同时存在着上校和准将,分别是旅级单位的正职和师级单位的正职。

    刘载戢望着下面一排上校和准将,又看了看那几个身着蓝绿色海军陆战队制服的军官,随后推了推眼镜,十分爽快的说道:“好,我们直奔主题,来,把作战方略都拆封了。”

    “是。”

    刘载戢一声令下,众人随即拆开了放在桌子上的密封的作战计划书,然后迅速浏览了起来。

    兵团级总司令部设有参谋、后勤、军政、军情四个部门,各有两人负责相关事宜。

    在众人浏览过一边作战计划书后,军情官开口道:“军情局密切关注着倭国政府的态度,目前,倭国中枢的主流态度仍未明晰,虽大体服从,但不可掉以轻心。”

    “不抵抗是不可能的。而且以小鬼子的特性,恐怕倒是还还会闹出一场兵变的戏码,至于举国抵抗,可能性不大。”参谋长摇了摇头,推测到。

    “螳臂当车,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不至于那么蠢吧?”陆战二旅旅长夏明刚略带迟疑的问道。

    第十三师师长侯之兰随即笑着回道:“世上的俊杰可不多,蠢人倒是大把大把的有,你又如何界定他们是不是俊杰?”

    “这......说的倒也有道理。”

    “哈哈......”

    笑两句之后,刘载戢止住了话头,接着开始安排具体的作战次序和任务。

    陆战一旅和陆战二旅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也是本次出征最需要锻炼的部队,他们将会进行抢滩登陆,随后占领码头等重要场地。

    其它单位,如果未遭到大规模抵抗,陆战一、二旅得以顺利推进,那么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走码头登陆,没必要淌水,如果不顺利,那么自然就要按部就班的登陆了。

    第十三师在东京西南10公里处的登陆点分散上岸,负责川崎地区的占领。

    第十七师在东京正东13公里处的登陆点分散上岸,负责船桥地区的占领。

    第二十三、二十五师作为预备队,视情况而定随时出发增援,如果各部占领顺利,那么两师上岸,继续向内陆推进。

    与此同时,海军将会派出一支舰队协助,包括一艘战列舰、两艘航空母舰、两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巡洋舰以及若干驱逐舰和炮舰。

    从作战角度来说,陆战一旅、陆战二旅首当其冲,日军说到底也有十几万人的规模,虽然装备和训练水平都不咋地,但如果执意要做最后一搏,同归于尽,专注于杀伤国防军部队,哪怕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也是很麻烦的事情,也能够对某一支部队造成不小的上海。

    不过,海军方面肯定是不会干看着自家部队挨打的,两艘航母虽然还没有确定到底是哪两艘,但取得制空权显然不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