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万里梦江湖 > 第20章 破剑阵中
    刚进到剑阵后,周围立即被一团黑烟笼罩,从里面看不清外面,从外面也看不清里面,,突然一个人出现在三人前面,摆出一副睡罗汉的姿势,还一边者喝酒,那叫一个风度翩翩,

    诗涵—: 人物资料,独孤求败自号剑魔 率直,孤傲,不喜拘束,倏然而出,倏然又隐,心中有柔软的地方,也有正常的人性,亦有大喜大悲后的苍凉心境,到底有着怎样的过去和经历已经无人知晓了。

    诗涵—: 在剑冢石壁,在其墓前,刻曰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就只这简简单单留言,已尽道出这绝代高手睥睨天下傲世群雄的威风,也道出内心的寂寞与萧索。武学理论贯穿所有时代,后世武学之人凭借提出的无剑与无招武学理论受用无穷,而得到启发且意识到武学不是恪守成规,而是灵活多变,活用活使 。

    诗涵—: 最快乐的寂寞是独处,最寂寞的快乐是无敌。独孤求败,一个注定寂寞并快乐的名字。

    剑魔独孤求败的故事,不足百字描摹,天外高,孤独天才的形象活脱如画。

    为独孤求败立传,文字愈少,留白愈多,愈让读者神思驰荡,不能自已。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此何等大境界!当世有几人能当之?金大侠的小说,庶几近之。

    读独孤求败刻于洞壁上的三行文字,可以长歌,可以短嗟,可以满饮三杯,痛浇我辈俗人心中抑郁难消的块垒。

    杨过在独孤求败石墓前神往意驰,缅怀仰慕,不禁跪拜。

    好!对天才的血泪人生,撮土为香,顶礼膜拜,不亦乐乎?

    剑冢的寓言,又是一段上上文字,绝佳小品。

    弱冠前所用凌厉刚猛之剑,三十岁前用紫薇软剑,四十岁前用大巧不工无锋之重剑,此后渐进无剑胜有剑之境,此乃绝妙武学境界,也是绝妙学问境界。这种内涵不同于大侠或侠义,不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或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意思,这些只是封建时代老百姓在沉淀很多年迫害和压制的基础上渴望的思想寄托,美好愿望而已。历史中的侠不一定有这种觉悟,即使是《水浒传》中路见不平。

    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也不例外,如李逵劫法场、救宋江,杀的老百姓远多于官兵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真正原因是一个屠户竟然敢自称镇关西,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才愤然举拳痛击。历史传说中侠类型不同,但真正的侠有一个共通的内核,那就是进取、刚毅和不羁。

    剑魔独孤求败的武功,充满传奇色彩如神话般高深莫测璀璨夺目,独孤求败的对人生境界领悟,更是渐进至境、再无它物。从名号看,曾经成魔的独孤求败,必定是不可一世、桀骜不驯且不为世人所理解和容纳的武林怪杰。晚年的他,了身知命,早已到了物我两相忘的境地,唯有那份骄傲,不曾失去。故而,临终遗言,仍然自称剑魔。算是无悔于自己的一生,无愧于自己的剑道。后人追思,心驰神往。独孤求败,最终埋剑、弃招,返璞归真,一切归零。正应了人生循环往替的道理。生来空空如也,最后还是空空如也,尘归尘、土归土。正所谓人生万象,尽归于尘。这是金庸要借着独孤求败传达的话语。

    这也是庄子遗留下来的思想,这也是无招和无剑的真实含义。这种境界,金庸小说里,只有独孤求败达到了,因为是他创出来的。而他的隔世弟子杨过和令狐冲,则还差的远。杨过到头来,离完全的无剑胜有剑仍有一步之遥。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必须配合心情,否则不灵与金轮法王最后一战暗自后悔没有带上玄铁剑,这些都说明他离物我两忘、收放自如还差一段距离。他的武功修为,充其量也就到了木剑以上、无剑以下的程度而已。

    尚未真正的从心底里弃剑。而令狐冲更是差的远,始终不敌东方不败,最后仍然没有练成破掌、破气两式,说明他离随心所欲、无迹可寻这种境界也差得十万八千里。同时他时不时还需要回剑防守、面对辟邪剑法一度不知所措。

    总结就是一句话: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败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