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236章番邦与大明开战
    朱标冷冷的看着崔莹问道:“你是说,你们要与大明开战?”

    崔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喊道:“是!”

    话音刚落,整个大殿外登时便陷入了一片死寂。

    不多时,奉天殿外便传来了“噗嗤”一声。

    魏国公徐达最先破防,忍不住笑出了声。

    “哈哈哈,高丽要与我大明开战!哈哈哈哈!”

    登时,整个奉天殿外登时便是一片哄堂大笑。

    “徐达!你莫要不屑,人家北起辽东,南至岭南,东面还能袭扰你沿海,如何不能威胁于你?哈哈哈哈!”

    “小儿辈终有建功立业之望矣!”

    待笑声平息,朱标面带笑意的看着崔莹问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既如此,孤于金陵恭候,与诸位会猎于九州万方,送!”

    崔莹的眉头紧皱,没有一丝犹豫,旋即一拱手道了声:“崔某告退!”

    说罢,便带着其余三名使节,怒气冲冲的离开了金陵。

    望着崔莹的背影,朱标原本上扬的嘴角不由得拉了下来,看似随意的问道:“李相,此人今年年岁几何?”

    李善长稍加思索,旋即便说道:“陛下,此人姓崔名莹,今年已然六旬过半矣。”

    听到这里,朱标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平日里若是只召见番邦使节,朱标是绝对不可能意识到在番邦里,还有这样的人存在的。

    如果此人年轻几岁,朱标就算是不择手段,也要除掉此人!

    李善长眉头紧锁的说道:“殿下,这四国虽然力弱,若是一齐发力,我大明恐怕还是难以应付啊....”

    这四国,但凡哪个一个单独上,大明都不在乎,但是如果一起上,确实对大明来说比较难缠。

    无论如何,大明也是刚刚经历了漠北鏖战,此时正是民力疲惫之际。

    之所以能够这么快速的恢复元气,都是由于这四国的海运支撑起来的。

    朱标道:“难以应付,那就先不应付,让他再闹一会。”

    礼宾院。

    刚一回到礼宾院,其余三人均是满脸惊恐的看着崔莹问道:“崔大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啊?”

    崔莹咬着牙道:“还能如何?难道诸位还看不出来吗?大明如果不被打痛,焉能退让!”

    话音刚落,那三人便全都低下了头。

    与大明开战,说起来容易。

    但那是盘踞在他们心头千年之久的庞然大物。

    以此为筹码跟大明谈判的胆子,他们有。

    但是真的要让他们实际操作,就是借给他们两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啊!

    崔莹看到面前的两人是这种态度,登时便不由得有几分失落了下来。

    “崔大人,当真没有旁的办法了吗?”

    “无他!我就不信,大明当真会与我等动手!”

    话音刚落,周围的几人登时便兴奋的抬起了头,疑感的问道:“崔大人的意思是,大明不会跟我们真的刀兵相见?”

    崔莹冷哼道:“那是自然!”

    “真的刀兵相见,到时候定然是大明主动求和,诸位不信的话,诸位大可以去乡间看看,船行之事对金陵影响多大!”

    “而除去金陵,天下各地,又为漠北之战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到时候怕是用不了我等动兵,那些士大夫跟乡绅,便是第一个跳出来,迫使大明天子低头的人!”

    说到这里,崔莹的话音一顿,而后继续说道:“不过各位,真的该好好想想了。”

    “我们现在除了引兵拒敌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现在摆在四国面前,除了引兵袭扰大明之外,就只剩下了彻底摆烂。

    一旦如此,用不了几天,大明便会彻底的击溃四国的宝钞。

    四国的百姓,就不得不选择用大明宝钞来交易。

    大明压根就不需要真的引兵来战,你连自己的宝钞都没有,大明想要对你征税,直接印一批宝钞来你国中买东西便是了,没有宝钞的四国,在大明的面前,就会像是自助餐一般毫无还手之力。

    等到那个时候,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的百姓,所有的粮食,都被大明买走了之后会做什么?

    真的指望那些字不识一箩筐的百姓明白,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大明掳走的吗?

    他们同样会揭竿而起。

    只不过替大明承担百姓怒火的,则是他们这些番邦的王侯公卿!

    大明甚至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的代价!

    横竖都是一个死,还不如跟大明拼一个鱼死网破!

    万一呢?

    想明白了这一点,四国使节的心情虽然仍旧沉重,但是却还是接受了崔莹的方案。

    四道奏疏分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四邦的王京。

    大明的边疆再次燃起狼烟......

    高丽、交趾、占城、东夷四国在收到使节的诏书之后。

    虽然心中百般不愿,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崔莹的选择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四大番邦的兵马便开始同时调动,并且按照崔莹等人的商议,在一个月之后悄然出现在了大明的边疆。

    广西布政使司思明府。

    悄然出现了大量交趾、占城两国的联军。

    这两个有着世仇的番邦,在定国以来第一次选择联起手来,出现在了大明的边疆。

    辽东,铁岭卫。

    高丽通议大夫、金吾上将军李成桂陈兵五万于浿水之畔。

    大明登州卫。

    原本在水师的征伐下,已然逐渐平息的海疆再起波澜,近日多有海上急禀,海上骤现大批倭寇,且倭寇有南下之势。

    所有商船也已经重新编练成船队,由大明水师专行护航。

    各地的八百里急奏纷至沓来。

    一时之间,传檄四起。

    崔莹已然认定了,此番只要四国咄咄逼人,大明定然不敢出兵!

    这几日里,崔莹看着从四面八方疾驰入京的奏疏,嘴角都快要咧到耳朵根了。

    因为一切与崔莹想的一样!

    朱标父子,不敢对他们下手!

    这不是朱家决定的想与不想,而是天下的士绅不答应!

    就在崔莹得意洋洋之际,不知是谁将那日四国使团,入朝觐见的奏对内容流传出去。

    几天的功夫便传遍了金陵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