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61章万民伞,万民相送
    “曹百六!”

    “苏四九!”

    每念到一个名字,都会有一名明军军士。

    即便是他们过了今天就要离开京营,但是在授衔的时候,五军都督府还是给他们颁发了军衔。

    同样的画面,在偌大的京营里不断的上演。

    所有人都静静的等待着最后一次点名。

    不过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当一切都结束之后,这些军士们,最终还是到了离开大营的那一刻。

    “小六子,你还有两年,等着到时候你来咱家,咱跟你说,咱娘腌的咸鸭蛋那是一绝,到时候你来管饱。”

    “老曹,你还是赶紧找个婆姨吧,回乡之后赶紧去县衙识字,识字之后别忘了捎封信回来,咱要看你亲笔写的。”

    “行了,甭废话了,咱到时候就会写信了,关键是你小子能看懂吗?”

    “哎,你咋不说话了?”

    刚刚拿到勋章的曹百六缓缓的转过身来,只见这一科的新兵,已然在大营门外一字排开,静静的注视着即将离开京营的这些军士们。

    “送袍泽!”

    “送袍泽!”

    高喝声陡然在这方天地响起,响彻九霄。

    所有将要离开的军士们都愣住了。

    “小六子......”

    “老曹,这是送你们的,我就不过去了,一路平安。”

    说罢,只见所有的新兵,径自揖而肃拜。

    肃拜者,拜不低头也,乃古之军礼。

    推手为揖,引手为揖。

    双手于头下胸前抱掌而后前推是为揖礼,双手于头下胸前先抱掌而后往胸前引手为揖礼。

    肃拜的肃字便是指立姿行礼。

    而所谓的以右手击左胸,从来就不是中原军礼,其前身是古罗马的军礼。

    看着面前的这些人,这些士兵也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想到这里,那些所谓的身外之物,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

    而就在这些军士们踏出营区的那一刻,天空中的雨势也忽的骤增.......

    许是天公怜人意,替人垂泪落凡尘。

    大雨渐起,只不过这些军士们在走到大营辕门之外时,仍旧是愣在了原地。

    甚至连一旁新兵递过来的伞,都在手中脱落摔在了地上!

    只见金陵的百姓,密密麻麻的站在辕门之外。

    无数把油纸伞在眼前的官道上,举起了一条伞道!

    “娃子,快走啊!莫淋雨了!”

    百姓中的老者喊了一声,才将愣在辕门下的军士们喊醒。

    这些百姓,为了给他们打伞,自己都站在了雨中!

    饶是铁打的汉子也忍不住了。

    “乡亲们,你们也在淋雨啊,赶紧回家吧。”

    百姓无言,只是静静的等在辕门之外。

    百姓们不善言辞,说不出士大夫那样天花乱坠的话。

    但是他们知道,社稷倾颓,中原腥膻之时,是眼前的这些人,给他们打了一把伞。

    现在是他们在金陵的最后一天。

    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可能今生再也不会回到金陵了。

    他们也想给这些曾经给自己撑过伞的人,撑一次伞!

    手足无措的军士们回过头,望着在辕门里的徐达等一众将帅。

    仿佛在盼着徐达下令,让这些百姓回家。

    不过徐达却看着他们笑道:“出了这道门,你们也是咱们拿命护着的人了,咱管不着你们,也管不着他们.....”

    最终,还是有人迈出了第一步。

    快步走进了这一条“伞道”之中。

    他们能做的就是赶紧走出这条路,等所有人都走完这条路之后,那这些百姓自然也就回家了。

    只不过,当他们走进”伞道”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条路有多长。

    京营本就在金陵城下。

    他们中有不少人一口气,至少跑出了一里地,都没有见到这个队伍的尽头。

    不知走了多远,他们看到了在远处悄然出现了一座长亭。

    自秦代起,官道之上每隔十里便修一长亭。

    供行人休惬之外,也是亭长处理公务之地。

    自汉以后,随着皇权逐渐发生变化,亭长一职被裁撤,但是长亭却保留了下来。

    也是世人临行送别之地。

    而见到这亭子,也意味着,这条“伞道”足足绵延了十里!

    什么叫万民伞?

    这才叫万民伞!

    走出长亭再向前走,也便没了伞。

    当第一名军士走出长亭之时,在远处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

    “十里长亭,终有一别,金陵的父老乡亲们,最多也就送你们到这里了。”

    “咱替金陵百姓送你们最后一程!”

    那军士缓缓的抬起头,总觉得眼前身穿粗麻布衣之人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是谁。

    “老人家,晚辈是不是在哪见过您?敢问尊讳......?”

    那老者笑道:“咱姓朱,名重八。”

    “朱重......”

    念到一半,那军士兀自本能的闭上了嘴,脸上尽是震惊之色。

    “陛下!”

    两行热泪自脸颊落下。

    长亭之中的军士们全都愣在了原地。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些汉子,眼睛也有些东西在打转。

    当年就是他,带着这些娃娃一路从濠洲打到了金陵!

    今天,同样由他,将这些娃娃送回家!

    朱元璋望着眼前的这些军士们,像是对自家子侄说话一般笑道:“今天这长亭里,没有皇帝朱元璋,只有你们的袍泽朱重八。”

    “咱知道,你们受了委屈。”

    “但是咱朱重八今天在这里跟你们立誓。”

    “十年之后,你们再来金陵,咱不会让你们后悔,为这个天下所付出的一切!”

    四万余退役京营军士,齐刷刷在长亭之外以军礼回之。

    不论之前在金陵时,他们是否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值得。

    但是在这一刻,他们所有人都确定了心中的那个想法。

    值得!

    军士们逐渐走出了金陵百姓的视线,但金陵的雨却没有丝毫减弱的意思。

    送别了返乡军士的朱元璋兀自上了马车,今天除了送别这些娃娃们。

    朱元璋还要送别一个人。

    一个朱元璋自幼熟识的人!

    江夏侯府。

    此时的江夏侯府已然被锦衣卫团团围住。

    侯府的大门敞开着,在中门外站着的,是锦衣二虎。

    见到朱元璋的马车,二虎赶忙撑着油纸伞跑了过来。

    朱元璋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径自走进了侯府之中,此时的江夏侯周德兴身着斗牛服端坐于正堂之中。

    而在周德兴身旁放着的,则是朱元璋前几日赐下的陀罗经被。

    看着面前的这个老友,朱元璋的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老周,旁的话,咱觉得没必要跟你说了。”

    “现在京城所有人,都觉得你身患绝症......”

    周德兴闻言心头不由得一颤,而后双目之中不由得流露出了一抹惊恐。

    “上位,咱的儿子们....”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道:“除了周骥之外,其余的儿子,咱给你留着。”

    “也算是不辜负你我布衣之交。”

    周德兴不敢置信的看了一眼身旁,已经被吓得魂不附体的周骥,赶忙道:“那,那骥儿呢?”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道:“老周,你那点事,咱都知道,你们家,只有你家老大跟你牵扯其中,咱没冤枉他。”

    而后朱元璋无奈的拜拜手道:“咱会劝他给你殉葬的,史书上什么都不会记,没了世子,你这个爵位,咱也就不给你继续往下封了,咱也见到你了,就这样吧。”

    说罢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而便起身欲走。

    周骥见朱元璋要走,赶忙跪倒在了地上,看着朱元璋苦苦哀求来道:“陛下,那,那我不听劝不成啊?”

    听到周骥的话,二虎的脸上都浮现出了一抹无奈。

    这个江夏侯世子的脑回路确实是清奇了一点......

    二虎无奈只得向前提醒朱元璋道:“陛下,那几个东夷人也抓到了,您要不要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