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元年,大将军府沉冤昭雪,程家嫡子程明熠战功彪炳,加封大将军,掌天下兵权。
长宁二年,程明熠急流勇退,交还兵符与大将军印。皇上元晔感念其心,将乾州、越州、越州划为西北府,封程明熠为太守,掌一府之政令;韩晏任镇西将军,统领西北府兵权。
长宁六年,霜降。
越州燕城中,太守府与镇西将军府毗邻而建,距离燕城的官衙只有一街之隔。
而离太守府并不是很远的地方就是燕城最热闹的街市。
那里摆着琳琅满目的货物,却没有小贩大声叫卖,或者说根本没有人大声喧哗,但是人们仍然愿意来这里做生意。
因为这里有昔日的战神大将军程裕在,有如今勇冠三军的镇西将军韩晏在,更有守护西北边境多年的程家在,人们再也不用害怕会有外族入侵。
受够了战乱之苦的百姓,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安心。
一开始只有一两个人试探着在那儿摆摊,见无人驱赶,慢慢地,聚集的人便越来越多。
程明熠始终未曾驱离他们,反而安排了士兵来维护秩序。
几年下来,这里就有了如今的模样。
这一日,有一十来岁的小姑娘衣衫褴褛、满面风尘地站在街市口前张望着太守府。
看门的小厮仔细看了看来人,并不认得,因为像她这样的人过去出现过很多,所以没有放在心上。
记得刚开府的时候,就有人来这里站半天,什么也不做就是情绪激动地看着,然后突然跪下来磕头感谢程家。
小厮是跟着程家人从建康过来的,哪里见过这种场景,当时还吓了一跳,后来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只是这小姑娘居然连续站了五日,问她话也不肯说,连饭都不去吃。还是小厮不忍心,担心她出事,每日给送点馅饼和水。
这一日,程裕和妻子崔氏带着程家小辈出门游玩。
那小姑娘愣了愣之后,就迅速上冲前去跪在他们前面,拦住了刚出府的一行人。
护卫在侧的府兵急忙拔刀,上前将她团团围住。
程裕见只是个小姑娘,便吩咐道:“不要伤人!”
府兵这才将刀收回鞘中。
却只见那小姑娘根本没有在意这一幕,径自掏出一块红白相间的布,将其展开铺在地上,然后大声喊冤。
被刚才这一幕吸引了注意力的在街市众人都好奇地停下了脚步,只是越听脸色越不好看,很快就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紧接着,周围的摊贩都提早收了摊。
有不明就里的人想要凑过去看热闹,却也被好心人给拦住了。
于是往日直到太阳落山才能彻底安静下来的地方,今日午时才过了没多久,就走的干干净净了。
西北府三州百姓十分敬仰程家,这种有关程家的秘辛,他们并不想听,更加不会去散播。
原来那小姑娘是越州禹城桐柏县知县王然的女儿王秋云。
她说,一个月前,突然有人闯进县衙,说是父亲与禹城衙门的官差勾连,盗窃库银,将父亲带走了,至此之后生死不明。
过了几日,有与父亲交好的官员悄悄送来消息,又说是父亲犯了杀人大罪,不日之后就要被斩首示众了。
但是父亲自来与人为善,跟所谓的被害之人更是素不相识,怎么可能行凶害人。
母亲知晓后,去禹城衙门喊冤,却被人用扰乱公堂的罪名打成重伤,至她离家时仍然昏迷不醒。
曾经受过父亲的恩惠的一些人帮忙打听消息,才知道是因为父亲是李德旧部的缘故,上官为了讨好程家,刻意设计冤枉他的。
她的父亲王然曾在李德麾下就职,但是当年李德弃城逃跑后,父亲仍然一直与柔然人抵抗,还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但后来随着李德罪行败露,程家平反,所有李德一系的人大多被弃用。父亲作为立过战功的武将,最后只得了区区一个七品县丞的官职。
父亲虽然失意,但是并无怨言,一直兢兢业业。
最后小姑娘含泪说道,父亲的性命不足为惜,但是若父亲因此含冤,那就是禹城官员的失职,苦的禹城成千上万的百姓。
她走投无路,只能来此陈述冤情,恳请程大将军明察秋毫。
那小姑娘说的字字泣血、撕心裂肺,让人不禁心中生悲。
程裕面色慢慢严肃了起来,吩咐人将小姑娘扶起来带进府中稍事歇息,又让人去叫程明安过来。
小姑娘面露犹豫,有些不知所措。
程裕正色道:“你若信我,我定然会给你一个公道。”
小姑娘也是听过程裕的传说,所以才会一路长途跋涉不畏辛苦地来到这里。
须臾之后,她点了点头,跟着程家的人进去了。
如今的西北府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并没有什么大事。
而程家大公子和四公子相继回来后,皇上都予以了加封任职。
程家大公子封三品中军将军,任越州知州。过去大公子还在程家军中的时候,就是驻守越州,对那里十分了解。
程家四公子封三品镇军将军,任乾州知州,正好可以顺带着看顾他曾待过许多年的铭城。
如今的西北府,真真是程家一家独大。
朝中确实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朝臣对此提出异议,认为皇上此举不妥,若是让程家在西北一带坐大,那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闻言后,就下了道诏令,将那几人扔来西北府,说只要他们能做到程家的成绩,那就可以取程家而代之。
那几人来的时候原本趾高气昂的,但是待了不到半年,就发现在这里取得政绩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容易,他们之前将一切想的太过容易。
西北府地广人稀,原本就不富裕,当年柔然的侵略更是给这里带来灭顶之灾,别说在西北府坐大,即便是恢复到从前的模样,恐怕都需要十几二十年。
西北府能在短短几年内有如今的模样,程家居功至伟。
若是一边用着程家,一边又不愿意信任程家,连权利都不肯下放的话,确实会让人心寒。
而且程家一向懂得避嫌,早在他们初到西北府的时候,就提议设立了监察部门,其中官员由朝廷指派,直属吏部,不受西北府管辖。
所以那几个人最终求了家人帮忙,灰溜溜地回了建康。
至此以后,朝中对程家的质疑声锐减。
几个月前,皇后为皇上又诞下一位小皇子,程明熠便带着妻子唐氏启程去了建康。
正好陪着唐氏回去省亲,打算住到开春再回来。
如今西北府中的大小事宜都是程明安在代为处置。
这位昔日的程家四小姐,如今的韩夫人,才识过人,公正果决,下面的人鲜有不服气的。
偶然有瞧不起女子的,也因为她的丈夫韩晏,不敢过多置喙。
有程明安在,也是程明熠放心回建康的重要原因。
程明安很快就收到了太守府那边的传信,不禁眉头微蹙。
她回府去见王秋云,仔细询问关于王然的事情。
可惜王秋云只知道自己父亲冤枉,说无论是盗窃官银还是杀人,都绝不会是他所为。但有关案子的详细情况,她也知之甚少,因为自父亲被带走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你是说,禹城的官员都没有上公堂,就定了王然的罪名。”
之前王秋云被程明安问的有些发愣,许多问题她都回答不上来。终于问到她知道的事情了,便赶忙点头道:“我阿爹八月初二被人带走的,八月初九有人送来消息说阿爹的罪名定了,期间没有过堂,也不让人探视。”
如今刚刚九月初,从禹城到燕城起码要半个月,看来禹城的官员办案倒确实是雷霆之势,一桩杀人案几日之内就有了定论。
“你今年多大?”程明安看着这个还是一脸稚气的小姑娘,突然问道。
“十三。”王秋云有些底气不足的回答,继而急道:“这位……这位大人,我虽然年纪小,可是说的都是真的,请大人相信我。”
“小小年纪,勇气可嘉,只是……谁给你出的主意,让你去找我阿爹的?”程明安面色变得有些严厉。
王秋云看着程明安,不明白为什么,即便程明安变了脸,她仍然觉得对方不会伤害她。
想到来之前那位伯伯曾说过,若是能见到程家人,那他们不管问什么,你都可以说。
于是就将实话全都说了:“是和我阿爹交好的一位伯伯,他当年也是越州军中的人,后来和柔然人打仗的时候伤了腿脚,如今做些小生意养活自己。他说只有程大将军能救我阿爹,还给我说了程大将军长什么样子。
“我一直守在府门外,直到看到那位大老爷出来,我也不确定是不是,但是我怕再等下去就迟了,看他的样子,就算不是大将军,也是府中的主子,所以就冲了出去。”
程明安问道:“你说的那些话,也是你那位伯伯教给你的?”
王秋云怯生生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急忙补充道:“关于程家的那些话,是我自己想的,与伯伯无关。”
王秋云已经过了不谙世事的年纪,她也知道那样的话会惹来不小麻烦。
程明安笑笑,并没有再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