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抄家以后 > 愿景(大结局4)
    韩晏准备了丰厚的聘礼,程家更是不遑多让,十里红妆跟在送嫁队伍中,一眼望不到头。

    韩晏没有亲人在世,元晔夫妇便亲自到了冠军侯府为他们主婚,文武百官登门观礼。

    先拜天地,再拜帝后,夫妻对拜,在众位宾的见证之下结两姓之好,缔白首之约。

    等一切礼仪都结束,韩晏掐着时辰从前院的宾中脱身,他带着明安出了府来到了城中的澜川河畔。

    准备下马车的时候,韩晏说:“先闭上眼,想给你个惊喜。”

    明安嫣然一笑,顺从的闭上眼睛,韩晏将明安从马车上抱下来,走了好一会,才轻轻放下。

    韩晏语带期盼地轻声说:“可以睁开了。”

    澜川河上飘着无数的花灯,烛光潋滟,仿佛漫天星辰落入其中,美不胜收。

    明安眉眼间俱是柔情,含笑问道:“你让人放的?”

    韩晏点了点头:“原本河灯应该自己来放,但今日肯定没有时间,所以我就只能亲手做了河灯。”

    韩晏接过侍从递过了两盏河灯,将其中一个交给明安:“我留了两个做的最好的,我们自己放。”

    明安看着手中精巧别致的河灯,也不知道韩晏做这些费了多少功夫。

    两人将河灯慢慢放入河中,明安默默祈祷,惟愿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明安摩挲着韩晏的手上细小的伤痕,心中一片温热,她那个能上马定乾坤的冠军侯,却愿意为了她花这样的心思。

    明安有些好奇:“你做了多少盏?”

    韩晏微微垂首,含情脉脉地看着明安,温柔道:“明灯三千,为你祈福,希望自此以后,你能一生无忧,平安顺遂。”

    长宁元年在一片忙乱中度过,好在朝中大事都走上了正规。

    天下既定,程明熠决定卸下大将军的重任。

    一来,他与元晔多年至交好友,他上交兵权,其实对谁都好,不想来日因为他人的离间而伤了情分。

    再者,他想要去越州探查自家兄弟的下落。

    二哥的棺椁是请唐家公子带回来的,如今已经葬在程家祖坟,但是大哥和四弟仍然杳无音信。

    虽然元晔下令要各州府仔细查找,但毕竟事隔多年,又战乱频发,若是他们活着还好找些,若是…那便很难查到了。

    官员们再尽力也有限度,所以他想要亲自去看看。

    程明熠心里知道大哥怕是凶多吉少,当日李琰在武城查证,是有人亲眼看到大哥不治身亡的。但是他总有种感觉四弟还活着,所以他想自己去找找看,若不是为了保护他,当日四弟明明可以逃出去的。

    程明熠的四弟,程明烆,其实并不是程裕的儿子,而是程裕的副将程二牛之子。

    程二牛出身贫苦,因为活不下去才从了军,却很有天赋,进步很快,短短几年时间就在演武场上的比试中拨得头筹,入了程裕的眼,做了他的副将。

    程二牛曾在战场上为程裕挡过箭,差点没救回来。

    后来程二牛的孩子出生后,他说自己大字不认识几个,就请程裕给起个好听的名字。

    那时候,程二牛已经跟在程裕身边快十年,程裕早就把他当成兄弟了,便起了明烆这个名字,说一听就是一家人。

    只是没过两年,程二牛便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来。程明烆的娘要改嫁,却不肯带着孩子,程裕就收养了这个孩子。

    当年明烆的爹救过自己的爹,后来明烆又为了救自己生死未卜,所以他真的很想将四弟找回来。

    程明熠是在元宵家宴中说起自己的打算,没想到大少夫人和四少夫人竟然想同去,二少夫人也说想去看看夫君征战过的地方,明安亦是颇有兴致。

    至于程家其他人,程老夫人,在昌平三年病逝,没有等到程家复兴的时候。

    明安三姐的生母,当年因为查出细作身份一直被明安关着,迁往彭城之后就跟着三姐同住。回到建康,得程裕允准,被三姐接到魏家去了。

    程裕的另一个妾氏,因为痛失两子,在程家出事两年后就郁郁而终。

    最后程裕发话,演变成了程家人一同前往越州。

    然后就有了程明熠来找元晔上交兵符的这一幕。

    元晔听说后顿时呆住了,心中觉得很是遗憾,他原以为自己和程三能够如同景帝和程裕那般君臣得宜,肝胆相照,却不料才一年时间而已,程明熠居然要走,还带着整个程家。

    元晔问道:“可是听了什么闲话?”

    程明熠开诚布公道:“那不重要,我只是不掌兵权,若是朝廷需要,我随时可以披挂上阵的。如今朝中人才济济,你还怕无人可用么?不过既然你信任我,不如把越州交给我打理。”

    元晔心中苦涩,但看着程明熠去意已决的样子只能点头答应:“你自己走也就罢了,居然还把我的冠军侯也拐走了。能者多劳,青州你也一并解决了吧,还有关外柔然的那些地方。”

    程明熠失笑:“你这么干,会吓坏那些朝臣吧。”

    元晔幽幽道:“谁担心,就让他自己去边关盯着。”

    程明熠眉头微蹙:“那我和韩晏也忙不过来啊?”

    “不是还有四妹在吗,以她的才华和能力,当个深宅妇人着实可惜了。在建康多有不便,到了边关,她的才能正好可以施展。”

    程明熠不由咋舌:“啧,你这是一个也不肯放过啊,太能算计了。”

    长宁二年四月,程家众人在五千侍卫的护卫下,前往越州。

    元晔诏令将昔日柔然之地更名乾州,与青州、越州一同划入西北府,程明熠任西北府太守,一切事物都可便宜处置。韩晏任镇西将军,掌西北府兵权。

    虽然是西北府,但是大家都明白那就是西北王啊。要知道元晔登基以后,他的几个弟弟都只是封了没有任何实权的郡王,连封地都没有。

    但这一回大家倒不羡慕程家,好好的建康不待,西北一带可是被柔然糟蹋的不像样子,田地荒芜,寸草不生,人烟稀少,满目疮痍。

    永宁三年八月,越州襄城的一个偏僻深山老林中,一位少年一路狂奔到了林中小屋前。

    “师公,师伯,你们快出来呀!”须臾,从后院走出一个老者和一位手有残疾的中年男子。

    看着少年气喘吁吁但面带笑容的样子,不像是追兵追来了啊,老者问道:“出什么事了?你爹呢?”

    “我爹走的太慢,我等不及他了。大喜事!天大的喜事!皇帝早死了,小皇帝退位了,新皇帝在找师伯呢。”

    两人被少年一连串的皇帝弄的莫名其妙:“你别急,慢慢说。”

    少年喝了一大碗水,喘的没那么厉害了,才将自己听说的事情一一道来。

    原来这几年躲在这里,外面竟然发生了那么多事,当听说程家人都搬到燕城了,中年男子不禁涕泪直流。

    “你说的都是真的吗,不会有错吧?”

    “当然不会错了,满大街都是找人的告示,我们还没进城就看到了。”

    中年人用完好的左手抹了把脸:“师傅,我们去燕城吧。”

    老者也是感慨万千:“好,收拾一下,我们明日一早就走。”

    老者原本是燕城的一名大夫,当日将军府出事后,他的忘年之交,燕城监狱的牢头悄悄过来拜托他,去给一个人治伤。那人奄奄一息,右臂被人齐肘斩断,他看着老友为难的样子,也没有多问。

    过了两日,老友又来找他,说当日那人正是程家大公子,他其实已经已经猜到。燕城将军府的事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虽然大家都不相信程家会谋反,但听说廷尉府是带着皇上的诏令来的,不容大家有异议。

    老友也不相信大将军会谋反,认为其中定有冤屈,他想为程家做些事情。听说程家如今只剩大公子了,所以他计划用一个死囚将大公子换出来,只是大公子伤重,若是托付给别人,恐怕也活不了,只能来拜托他。

    看着老友一副慨然赴死的样子,郎中迟疑片刻便同意了。老友让他明晚子时在城外的城隍庙等着,他自然会把人送过去。郎中问老友怎么做到,他却不肯透露,说若是事情败露,他没能把人换出来,那什么都不知道才是最安全的。

    转天夜里,除了大公子,他还等来了牢头的儿子和牢头年仅七岁的孙子小虎、还有一个没见过的男孩。

    牢头儿子背着程大公子,边走边哭。说他爹担心事发之后连累别人,所以不肯和他们一同走。又跟郎中解释道,另外一个孩子的爹是看守城门的,他们虽然做的谨慎,但万一被发现,出事了也好留个后。

    之后他们一行人东躲西藏好不容易到了襄城,就听说柔然破城了,而且见人就杀,他们只能继续往深山里走,最后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住了许多年。

    前些年倒是冒险出去过一回,结果听说柔然快要打到建康去了,皇上都跑了。

    大公子听说后,惆怅许久,却也有心无力,他残缺的手,还有他身上的谋逆罪名,想做什么也做不了,几个人就又好几年没出去过。

    前些日子,小虎大了,非要去外面看看,小虎爹也想回去打听一下父亲的下落,没想到却有了这意外之喜。

    他们五人一路向燕城太守府走去。

    进城没有多久,就遇上了出门办事的程福,一个五尺高的大汉,竟然当街哭了起来。

    程福吩咐人骑马回去报信,自己带着他们向太守府走去。

    到门口的时候,程家人已经都在大门口了,就连程裕也站在那里,看着失而复得的儿子不禁红了眼。

    大少夫人于氏没想到上天这般垂怜她,有生之年竟然还能够再见到自家夫君,她快步走上前去,却看到他随风舞动的右边袖子,还有他沧桑的面庞,忍不住心疼的落泪。

    这年入冬,开春就离家寻人的四少夫人回来了,知道大哥回来,心中很是欢喜,也更加有了希望。

    自程家人到燕城后,程明熠就在西北府的大街小巷里贴满了寻人的告示,然后定期派人换新的。所有出城的人都会发一张告示,凡提供有用线索者,赏百金,能找到人者,赏万金。

    但是四嫂还是想自己出去找找看,她是武将家的女儿,拳脚功夫不弱,也不像大嫂有孩子要照顾,再说她闲着也是闲着。三哥见劝不住,就派了侍卫跟着,要她入冬之前必须赶回家,她欣然应允。

    一晃走了大半年,听说去了许多地方,还是无功而返。

    来年开春,四少夫人在众人的嘱咐中再次出门了,也许有一天她会找不下去,也许在那一天之前,自己就找到人了,谁知道呢?

    远在乾州的一个牧民小童捡起了一张纸,指着上面那个剑眉星目的年轻男子道:“阿娘,我好像见过他。”

    旁边的妇人看了看,都是汉字,她也不认识,倒是画像上的人怪好看的:“你什么时候见过?”

    小童皱着眉头仔细想了想:“我忘了。”

    妇人笑笑,对小童的话不甚在意:“走吧,该回家了。”

    小童一听回家,也不再想了,手中的纸随风飞走,落在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