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也彻底将羌族纳入了当时的郡国体系当中。

    雇佣,或者是在臣服的羌族种部内行使汉朝的权威。

    这是羌族第一次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班彪记载。

    《后汉书:西羌传: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任,而与汉人杂处。》

    此时已经到了东汉。

    也就是说,到了东汉的时候,凉州各地就已经到处都是羌人。

    这和王莽之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为王莽之乱导致的西汉在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对羌的政策以及防御体系彻底崩溃的前提下,羌族迎来了第二次大爆发式的增长。

    自此,东汉也迎来了第一次羌族的大型的叛乱。

    光武建武十年。

    《后汉书:西羌传:十年,先零羌与诸种相结,复寇金城,陇西。》

    当年还是陇西太守的马援就是自此一战崛起。

    但也是这一战之后,羌族第一次进入到了关中地区。

    同样也是《后汉书:西羌传》当中记载。

    羌族归附,徒迁徙至,天水,陇西,扶风三郡。

    扶风已经是关中区域了。

    当时汉朝的政策是希望用这种方式,将羌族逐渐的汉化,同化。

    将这些作乱的羌族与凉州地区的羌族分割开来,就不会引起再度的叛乱。

    自从此后数十年当中,汉朝用相同的办法,安置了诸多的羌族内迁。

    这其中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想要通化并且解决羌族之患。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王莽之乱的原因,导致了关中地区的人口大量锐减,城池荒废,土地荒废,需要大量的人口来充实,再利用羌族的武装解决匈奴一些草原部族的问题。

    王莽之乱,导致了汉朝人口的大量锐减。

    西汉时期,光是扶风一个地区的人口就有八十多万。

    而王莽之乱过后,扶风就只剩下了九万多的人口。

    如此之多的人口流失,对土地,城池乃至于政治和防御体系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这次却又给了羌族被动的发展过程,使得羌族再次迎来了一个人口爆发的时代。

    除了以上的两条政治因素之外。

    此外还有另一条因素。

    由于关中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了关中士族豪族的收入都锐减。

    经济依赖于人口。

    没有人口,土地得不到耕种,畜牧无人发展,商品无人制作。

    但毫无疑问,将羌族内迁之后,关中的那些士族,豪族便可以从羌族这里获取廉价低廉的人力,用来劳逸并且充实士族的财富。

    然而,这看似方便快捷且高效的做法,却给大汉埋下了一个祸根。

    光是有记载的羌族大范围的叛乱,从汉明帝元年开始的四五十年之后频繁爆发。

    汉章帝建初元年(58年)

    汉章帝建初二年。

    章和元年。

    汉和帝永元四年,五年,八年,九年,十年......

    而在这期间,羌人的种部也陆陆续续的多出了十多个。

    这数十年的积累,加上关中地区豪族士族在劳动上给予的压迫,使得爆发了汉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羌族叛乱。

    永初羌乱。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

    而这一场叛乱,足足持续了十一年的时间。

    这十一年当中,导致了凉州,扶风,并州等地区的大量人口再次锐减。

    军队,军费的开销以及土地荒废损失的经济是无法估量的。

    永初羌乱同时还带动了匈奴等草原部落看到了机会,一同联合叛乱,使得大汉的北部防线压力剧增。

    这是一年当中,有记载的,光是消耗军队数量就超过二十万。

    消耗钱粮四百万万。

    其中征发的要以,运送物资军粮的更足死去的超过数十万。

    阵亡战死,或者是因为战事不利被处死,处刑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

    徭役的大量征发,使得这些原本在关内中原地区的更卒失去了对原本土地的耕种,从而也导致了颍川,汝南等地的土地荒废。

    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这无疑是对东汉政权的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永初羌乱爆发的第四年。

    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东汉朝堂上出现了第一次放弃凉州的声音。

    《后汉书:虞诩传》永初四年,羌胡叛乱残破冰凉,大将军邓骘以军设方费事不相赡为由,欲弃凉州,并州。

    这些关于汉羌之间的战争,是段羽在洛阳的时候,通过李儒的口中才得知的。

    不然他一个后世之人,虽然知晓一些关于历史的知识。

    但又怎么可能知道的这么详细。

    就算是熟读三国的人,对这些异族边疆的势力构成以及势力演变都不可能了解的这么细微。

    段羽之所以要知道这些,就是为了能到凉州之后,更好的处理凉州羌族的问题。

    永初羌乱是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羌族叛乱。

    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羌族叛乱就在一年之后即将爆发。

    段羽已经将凉州并州这些地区视为日后的大本营了。

    所以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开始段羽想的很简单。

    那就是一个字。

    杀。

    可通过李儒的阐述,以及李儒普及了羌族的知识之后,段羽才发现,杀根本是不可能杀的完的。

    如果能杀的完,如果能将这些羌族人彻底的打怕了。

    那也就不会有绵延数百年的汉羌之战了。

    武力震慑只是平定一方的手段之一,但绝对不是全部。

    如今羌族在凉州的人口数量远远要超过汉人。

    种部更是多达数十个。

    想要一朝一夕就解决,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一下能给他来几百万大军,而且还有无限的军粮供应。

    否则,谁把谁撵出凉州还不好说呢。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来匈奴之前,贾诩就已经制定了一方面的计划。

    先拉拢一个盟友。

    而这个盟友,就是南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