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的几名学子见到太学那边有将近十人,生生将他们超了过去,心中便起了想争一争的想法。
他们商量完便派了成傲寒去交涉,毕竟是他的提议。
这该怎么说,总不能让太学的学子让着他们吧?成傲寒有些郁闷地将俞秉泽拉了过来,低声道:“都怪你,做什么多叫太学的人,现在怎么办?”
俞秉泽日后还要在国子监待,自然不能得罪这群公子,想了想便道:“太学的人大都从外地来的,对各府的标识和下人都不熟悉。”
“不如将大家散开来,一位国子监的弟兄搭档一位太学的人负责前面的核查,另外再找一位太学的学子复查。这样所有的路口都有两边的人,大家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成傲寒眼睛亮了亮,拍着他的肩膀道:“此法可行!我回去跟他们说,你去跟太学的人讲。”
两人都不是傻的,成傲寒回到国子监的学子这边,对其他三人道:“说来也是巧了,太学的学子正巧想让咱们帮忙,他们不认得那些府第,想请我们分别去各路口帮着指认。”
“这样不错,”三人纷纷点头。
成傲寒交待道:“不过我们虽说是帮忙,可不能失了国子监的风度,该有的礼数……”
“明白!”三人异口同声,还挺了挺脊背,似乎这样就能看起来风度更佳一般。
而俞秉泽朝太学的学子拱手道:“大家都是各州府汇聚而来,想必对京中的各府不甚熟悉。国子监的学子主动提出每队分一人前来帮忙,这样大家也能快些完成登记,你们觉得可行?”
太学众人见他亲自过来,言语之间没有丝毫不尊重,也都表示同意这个办法。
萧清和接过话道:“既然大家是合作,咱们便也以礼相待,莫让人看轻了去。”
这下两边见了面,大家反倒一个比一个气,生怕让对方落了话柄。因此相处间言笑晏晏,没有生出任何矛盾来。
俞秉泽虽然是国子监的,但毕竟从泉州而来,便由成傲寒带着负责一个路口,另外由一位太学的学子复核。
这样一下子多出四个出口,大家离去的速度也快了许多,不到半个时辰,就只剩最后两辆马车了。
“姜小姐,”成傲寒朝马上的人打着招呼。
“多谢,”姜红缨将随行的人名报了,很快便通过离开。
看到她打马而去的英姿,俞秉泽不由叹了句,“京中的闺秀真是了不起,比我们泉州的女郎还要爽利。”
“也就这么一位罢了,其他闺秀还是多温婉柔媚的。”见他又回头望了那背影一眼,成傲寒道:“若不是有孝在身,姜小姐着红色骑装踏马而来,那才是京中一绝。”
红色骑装?俞秉泽猛地站起身来,急急问道:“京中会马术的女子可多?习武的可多?喜欢穿红色骑装的有哪些?”
成傲寒被他吓了一跳,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女学有骑射科,不说全部,至少也有半数女子会骑马。至于习武,我就知道我妹妹,纪小姐和这位姜小姐,不过这种事不好说,毕竟不熟悉的都不会表露出来。”
“红色骑装就不必说了,喜欢骑射的女子大都性格热烈,一般都会备着这样的颜色,只我见过的就不下十位……你问这些做什么?”
本以为有了希望,结果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俞秉泽垂着头,看着自己新做的衣袍自嘲地笑了笑,“没什么,想找年幼时的一位朋友。”
“是位女子?”
这不是明摆着么,俞秉泽没有答他。
成傲寒不懈地又问道:“你不是与纪小姐相熟吗?她也不知道?”
“是我不记得她的名字了,纪小姐也没有办法。”
如此,成傲寒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办法,只好安慰他道:“好女子千千万,到时我亲自为你做媒!”
这个路口的人已经全部离开了,俞秉泽便一言不发地埋头收拾桌上的笔墨纸砚。成傲寒叹了口气,将他收拾好的物什交回侍卫手中。
只剩萧清和那边的路口还有一辆马车,车中的人迟迟不出来报随行人员的名单,侍卫便上前催促。
随着侍卫回来的,还有一个小厮,萧清和几人一看,正是周淮的小厮,他没有报人名,倒是直接拿出了单子。
“奴才是淮阳郡王府上的,这是我们此次随行人员的名单。”
淮阳郡王的势力并不在京中,今日他的丑事大家也都看在眼中。这个路口国子监的学子是徐靖,他是文昌伯世子,两人身份不分上下,自然是不怕他的。
“别的府都是主子下车挨个指认,你这小厮可做得主?”徐靖翻了翻名单,字倒是不错。
小厮又呈上一枚私印,“做得主,这是世子的信物。”
“周世子常年不在京中,我们哪里认得出私印的真假?”徐靖将名册还给他道:“还是让世子亲自过来一趟吧。”
小厮赔笑道:“还请公子通融一二,我们世子身子不适,实在不宜下车……”
他说完就拿出一锭银子,作势往徐靖手中塞。
且不说文昌伯世子不差这些银子,就算是想拿,他当这么多侍卫是瞎的吗?看来这小厮要么是蠢,要么是着急糊涂了……
“你当爷是什么人?”徐靖嗤笑一声,“你只是听吩咐的,爷不跟你发火,快去告诉周淮,他不亲自来指认就休想离开!”
小厮无奈地收回私印,往中间那辆马车而去。
“您与周世子有过节?”他们是最后一批人,萧清和便停下手中的笔,看着双方交锋。
原本确认过私印和名单也可以放他们离开,之前侍卫负责路口时,大多都是这样行事的。只是国子监的公子们来了,为了表示尊重,各府的主子便亲自过来打个招呼。
因此徐靖这样故意为之,有报私仇之嫌,他也明白这样有些不妥,但是他自诩怜香惜玉之人,见到这样的人心中就忍不住想教训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