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今日的收获可不简单,银子和金子合在一起,最少得有上万两。”
“各类古董花瓶也不少,我们最后估量大概价值四十万两,实际价值肯定要比这个数要多。”
朱高炽心里也明白,让这些家伙估计古董确实有些许为难。
看了看他们,让众人都坐下。
“诸位,本王目前有要事要跟你们说,今日有人前来挑衅,但他们不是蒙元的军队,想必是辽北各部落的人,他们在试探大明朝的态度。”
“若是大明朝廷纵容了,他们只怕下一刻会兴兵来返辽北各部落,拥兵数万,他们若是发动进攻,我等还真不一定是对手。”
主要是兵力悬殊太厉害了。
朱高炽思虑一二。。
“本王确定先下手为强,特意派人在附近做明暗哨。”
“京城答应我们的重武器很快就能运送过来,到时候咱们的实力增强便不怕他们。”
“但除此以外,你们都要小心一些。”
众人知道,恐怕这也是万不得已了,否则朱高炽根本不会说这些。
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朱贵。
朱高炽重新任命。
“本王做总指挥,朱贵是副总指挥,徐英做二等指挥。”
“只要上级不在,便是总指挥,可以督办任何军事。”
“本王决定每十人为一组驻扎在附近,就像是钉子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有敌人出现进攻,最前面的一组,其他组便可以尽快赶过去,相隔不过数丈。
敌人若是想要兴兵来犯,恐怕也没有这么容易。
众人都感叹朱高炽聪明无比。
但只有徐英知道,接下来怕是要有一番恶仗了。
晚上足够吃特意命人炖肉,等吃饱喝足才让士兵们带着帐篷分别离开。
在第一排士兵后面配置了少部分火箭队,这样可以起到强有力的支援。
除此外,还将骑兵火箭队,分布在附近各个岗哨之间,随时能够支援。
这千余人便是百十余个小组,只要敌人敢来,便可以分别出击,和他们打到底。
朱高炽松了口气。
又抽掉五个组,保护那些姑娘们以及家属,必要时刻将把他们转移到山上。
朱高炽几乎彻夜不离开司令部,让人多安排几张床,谁困了就在这睡。
徐英也命令卫队不许休息,保护朱高炽的安全。
新一军紧锣密鼓的备战,白天的骑兵果然悄悄来了。
看着眼前的空地,并没有任何疑虑,等到天明时分发动进攻。
但他们没想到,这空地上早就埋了大量的钉子,不少骑兵都从马上摔了下来。
刚好惊醒了附近巡逻的士兵,队长的身上带有哨子,急忙吹响,附近的士兵,全都
一拥而上。
敌军骑兵见偷袭不成,只能全力后撤,这绝对是个明智之选。
若是打过来,只怕他们都得被火箭炸上天。
朱高炽得到消息时,天已经亮了,走过来查看自己临时改装的机关。
“殿下,若非这个机关,恐怕我等就要做无头鬼了。”
士兵们都捏把汗……
大家都不敢想贼兵冲过来之后的事…
朱高炽让人把地下盖的布全都掀开,发现被炸死的敌人几乎都四分五裂了。
人的血和马的血掺杂在一起,染红大地。
“这味道真是刺鼻。”
最少得~炸死了十多个骑兵。
朱高炽等吃早饭时,让士兵们注意听自己说的-话。
“想必你们今天都看到此物的威力了,这东西就是用三个火箭绑在一起的。”
“并且在周围裹上一些铁屑,这样产生的爆炸威力无穷。”
“本王觉得此物轰炸之时,如有雷响,咱们便叫他地雷。”。
“你们若是有退敌之策,都可以说出来,一经采纳赏银十两。”
士兵们都来了劲,毕竟这赏的银子花着才舒服。
朱高炽认真听每人说的话,在他们这里总结经验。
主要是现在这场仗太不好打。
如果说不然的话,有重武器在手,还能饶得过他们吗?
“殿下,我叫张巧二,我觉得您这东西跟我们小时候玩的炸鱼罐很像。”
张巧二把炸鱼罐仔细的描述了一下,朱高炽觉得好像更贴近地雷。
“本王心里已经有数了,那就这么定了。”
“赏银子十两,让他把这个罐子做出来,咱们库里头还有火药。”
张巧二赶紧把馒头塞到嘴里,抓着白花花的银子让大家看。
朱高炽把这个任务交给徐英,只要张巧二做出来了,经过实验,没有任何问题,就大量的铺设在地上。
同时,树立牌子,防止自己人走进去。
朱高炽做得非常小心,但没想到还是有个倒霉鬼踩上去了,所幸这家伙只是被炸伤了脚,并无大碍。
朱高炽急急忙忙走过去。
“你没什么事,往火箭雷边上走什么呀?”
被炸伤的更委屈。
“殿下,我是想把兔子驱赶走,防止踩烂了咱的火箭,可没想到自己先踩上了。”
朱高炽叹了口气,这也算是工伤啊!
“好好养着吧,那竖立牌子你没看见吗?”
听到朱高炽这么说,对方尴尬一笑。
“在下不识字…”
…
朱高炽头都疼了,怎么把不识字这个茬给忘了呢?
“本王明白了。”
朱高炽让人给伤员做点好吃的,毕竟这是新一军第一个伤员。
朱高炽把朱贵等人叫过来。
“本王考虑了一下,有不少士兵都不识字儿,即日起开办扫盲班。”
……
“本王要打造一支无可匹敌的军队,怎么能不识字呢?”
朱贵等人都愣住了,正是因为不识字才从军打仗的。
可若是识字了,谁还来从军打仗?
可殿下说了,不干又不行,朱贵只能将手下的百户全都集合起来,从最基本的开始教。
至少得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只要进步了就不是退步。
朱高炽不断催促朝廷赶紧派武器过来。
但没想到,朱元璋一听朱高炽描述的情形,就断定这肯定是辽北的部落要起战火。
朱元璋脸色铁青,把朱棣叫到宫里。
“这孩子去了辽北,你为何漠不关心?”
朱棣没想到朱元璋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