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的紧张也缓解了不少。
“在这个工匠学校里,主要就是一些空闲的工匠对孩童们进行教导,提前让他们熟悉日后会接触到的工作。”
“并且会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识字率,在这样的学校里面,这些轮流教授课业的工匠们还会将自己的独门秘诀教授给这些孩童。”
“这些措施有利于大明的工匠技艺再上一层楼!”
“这样的学校不仅只是开放给孩童,还会开放给部分不识字的工匠,提高他们的识字率。”。
“这是睿王殿下特意交代给我的,现在诸多新兴事物出现离不开睿王殿下的图纸。”
“很多工匠因为没有士子,根本看不懂睿王图纸上所绘制的内容,这才专门弄了这样一个工匠学校来满足睿王殿下的诸多需要。”
听到金忠这样一个逻辑自洽,有理有据,挑不出半点毛病的言辞,站在一旁的士子虽然满脸的愤怒。
但短时间之内还是想不到一个可以反驳金忠的理由。
不过,毕竟这件事情是宋濂在推波助澜,早在敲响登闻鼓之前,宋濂就已经专门的对杨远志进行了交代。
对可能出现的诸多情况同他进行了一一分析,保证他不会自乱阵脚。
这种情况虽然宋濂并没有意识到,不过他们也是做过相应的预案。
杨远志一拱手说道:
“陛下,看来这样的工匠学校虽然听起来跟私塾有诸多的不同,可是实际上同私塾并无两样。”
“只不过是其中所教学的内容不同罢了。”
“这才是臣等最关心的内容,不管他们如何学习,工匠只要是在课堂当中学习,那就一定要去接触古代圣人的言论。”
“让他们知晓古代圣人对待万物的看法,才能让他们在日后明事理。”
“臣等刚才也是听到了对于这工匠学校的解释,但臣还是固执的认为这工匠学校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
“而是要派出大儒对工匠学校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监管,去派出足够优秀的老师去传授这些孩童们基础的道理!”
宋濂给出的对策就是退而求其次,不主张一口气的将工匠学校给除名……
毕竟工匠学校的出现一定是有它出现的理由。
他们如果是直接提议废除工匠学校的话,以睿王殿下的才情,绝对是会想到解决的办法。
那干脆就让工匠学校继续开办,他们派出大儒对工匠学校进行监管并且去教授知识。
这样一来,他们所担心的事情便会被无形中的解决掉,而且这件事也会去卖朱高炽一个面子。
宋濂的本意并不是想要发生冲突,但在他们谋划的时候突然得知朱元璋5.1有意让他们敲响登门鼓。
这才是临时更改了他们的计划。
现在事到临头,想出来的这个办法已经是当下最好的方式了。
朱高炽即便是提前想出了对策,对这样折中的方案,多半也会同意。
宋濂对此信心满满。
他已经算到了所有的情况,事情的发展方向也会按照他的方式去做。
金忠一下子便被杨远志的话给拦在了原地。
按照他最开始的设想,是认准了对方就是想要彻底关停工匠学校的这个目的来去制定计划的。
结果,现在杨远志来了一手以退为进,弄的金忠不知道该怎么解局了。
如果真的答应了这些士子们提出来的要求,那工匠学校还是趁早别开了。
毕竟里面的教材就是朱高炽亲手编写的,跟那些儒家的经典相比,这可是相差甚远。
甚至,如果是摊上了一个颇为守旧的大儒的话,看到朱高炽编写的这些教材都能被气昏过去!。
所以,金钟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想到一个理由去拦着这些人。
大儒是去不得的。
可在大殿中,不可能给金忠留下太久的思考时间。
金钟近乎是在杨远志说完之后立刻说道:
“之前其实睿王殿下也是提出来过这个想法,在开设工匠学校的时光,就想去聘请一些士子前来教书。”
”让工匠的孩子们去跟着学习。”
“可是这个想法最后还是被大部分的工匠们给否定了,毕竟这些工匠们认为,如果是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这些四书五经的话。”
“那恐怕很多人的想法就会不由自主的改变,想要去考科举,去费尽心血的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但这并不符合工匠学校在一开始设立的初衷,毕竟这些工匠们的孩子是最适合继承父辈手艺的一批人。”
“如果这些人都去科举考试的话,那本来就少的工匠会进一步的被压缩,不利于睿王殿下的计划。”
“现在工匠的缺口真的是特别大,如果是想要维持现在汽车跟火车的生产速度。”
“工匠的规模要进一步的扩大。”
“目前有不少熟练的工匠已经是被派到了北平去修筑铁路,所以如果是让这些工匠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去参加科举读书的话,很多人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工匠上了。”
金州临时想的这个理由站住了脚,连在一旁的这些士子们都被难住了。
作为太学的这些世子,平常最关注的便是朝堂以及大明动向。
他们全都知道火车以及汽车的出现对于大明来讲究竟是意味着什么。
自然也是知道他们这个时候如果是阻碍了制造汽车跟火车,那朱元璋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答应他们的请求。
可是一想到宋濂曾经跟他们说过,像朱高炽这样天资聪慧的神童,所做出的一切必然987有其中的深意。
现在开办的工匠学校绝不只是单单的去教授孩童们工匠知识这么简单,背后必有深意。
很有可能工匠学校的出现会冲击儒家的地位,他们作为文脉之首,一定要在事情出现苗头的时候解决掉。
所以杨志远还是咬了咬牙,语气诚恳的说道:
“陛下,虽然臣等也觉得不易去拖累工匠建造火车以及汽车的速度,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要去想办法去解决。”
“学习四书五经不仅仅只是为了参加科举,更重要的是规范这些工匠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习惯。”
喜欢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世子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