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 第190章 朱棣的嘴角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发笑,还是该发怒。

第190章 朱棣的嘴角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发笑,还是该发怒。

    无奈这场合轮不到他说话,最终还是朱棣先开了口,

    “道衍和尚,你倒是说句话啊。你平常不是最偏袒睿王吗?今天怎么没话说了?”

    道衍轻轻合上信件,归还给朱棣,

    “微臣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直以为,我道衍都不甘心屈居于一方僧庐之下,

    而是一心想要见识到更广博的天下,看看高处的风景如何……”

    朱棣心中一紧,他心知道衍和尚有一肚子经略天下的谋划,除了对他,道衍和尚从来没有对其他人讲过,

    今天他突然提及内心的志向,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却让朱棣内心剧烈的震动。

    道衍和尚像是观察到了朱棣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语气停顿了一下,接着道,

    “可今日,老僧又觉得,我这半辈子的谋划和布局,好像都变得狭隘不堪。”

    张玉听得一头雾水,实在被这读书人说得着急上火,

    “道衍和尚,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明白,这跟飞鸽传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道衍微笑道,

    “当然有关系,因为正是睿王殿下拿出的政令,让我有了这种感觉。睿王殿下不仅仅是天资聪慧,或者对政治环境足够敏感,更重要的是,睿王殿下确实心怀天下,并且目光长远,这一点上,老僧自愧不如啊。”

    朱棣更懵逼了,听起来道衍和尚是一通吹捧,根本没有给睿王留一点儿平庸的余地,

    可这也太反常了。

    要论目光长远,算无遗策,道衍和尚向来是对自己相当的自信,甚至很多时候,

    都是他在暗中左右着朱棣的决策。

    事实也的确证明了,道衍和尚纵横捭阖、谋算规划的能力,确实是无人能出其右,

    现在他竟然主动让步,将这一殊荣让给了自己这个十一岁的儿子,实在匪夷所思。

    朱棣紧皱眉头,表情严肃道,

    “道衍和尚,我知道你一心偏袒睿王。可我今日召你来,是要你出谋划策,

    帮本王看看这政令背后父皇的意思,而不是让你拍马屁来了,你那些吹捧的话,

    还是少说的好。”

    谁想到,看着朱棣就要发火,道衍和尚却表现得异常的沉稳,

    “燕王殿下您这是想多了,我可是刻意吹捧睿王殿下,我刚刚所说,就是圣上颁布诏令的原本意图。”

    朱棣不得其解,只是沉默地摇摇头,道衍耐心地解释道,

    “这很简单,睿王殿下一连提出的这三道政令,都是利国利民之策,并且目光长远,相辅相成,所以圣上才能如此坚决地颁布诏令。”

    “就拿这条火耗归公来说,这诏令一经颁布,圣上一定会被这些当朝的士绅大族们在背后戳脊梁骨。

    因为这火耗归公从表面上看,就是让百姓多交了一份赋税,

    更是将官员之间贪墨横行的潜规则摆在了台面上,即否定了皇上一直以来对吏治的整顿,

    更要背上一项压榨百姓的骂名。”

    朱棣瞪大了眼睛,道衍和尚的话,他听得是惊心动魄,自己的父皇向来最在乎声誉,

    真的会为了推行政令,舍弃这么多东西吗?

    “可三道政令并行,最后的结果也只是让底下的官员们更难做,世家大族们更是满腹怨气,

    这样难道还能让政令达到最初的目的吗?”

    这才是朱棣心中最大的疑问,就算三道政令都是利国利民,目光长远,

    可那毕竟都是长远的规划,要是那些士绅大族们不买单,再多的政令都是一纸空文。

    道衍和尚早就猜到了朱棣会有此疑问,于是语气平缓地跟朱棣陈述着几条政令之间的关联,

    他们之间的利弊,还有几条政令互相推动,睿王殿下在这背后的设计和巧思。

    要是朱高炽本人在场,也一定会惊诧于,道衍和尚的所思所想居然与自己分毫不差。

    道衍和尚手捻着佛珠侃侃而谈,对面的朱棣根本没有张嘴的机会,

    因为他已经被这背后的心思和成熟的政治眼光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这真的是自己那个十一岁的长子能想出来的东西吗?

    此刻,在他眼里,这政令后面展现出来的,就是封建王朝发展千年的隐形规律,伏脉千里。

    那么他的炽儿到底是什么样的天才呢,仅凭着那双年轻的眼睛,就能看清这千年的风雨背后,

    是士绅贵族们无尽的贪婪,还有封建官僚们无休止的贪墨。

    “道衍和尚,你怎么就能保证你嘴里所说的,就是炽儿所想?他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当真能想到如此长远?”

    道衍和尚捻动两下手里的佛珠,笑着道,

    “燕王殿下,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啊……您父皇的行事风格您应该最了解,难道他会不知道三道政令同时推行,风险有多大吗?如果这三道诏令背后没有设计,圣上会轻易颁发诏令,并且还让天下百官推行吗?”

    朱棣被道衍和尚问得一时语塞,如此想来,确实一切都说得通了,朱元璋是何等的聪明,政治手腕又是何等的强硬,利用新政来拿走贵族们手中的特权,

    这怎么看都是两全其美的事情,背后的逻辑也完全说得通。

    可朱棣还是觉得,自己心里还是有什么地方堵着,一切都解释的通,只有最重要的一点,

    他怎么也想不通,那就是他的长子朱高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才?

    才刚刚十一岁啊!

    一般的皇子在这个年纪,还在被先生们用戒尺规训,

    别说什么权术政令,熟读四书五经已经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道衍和尚适时的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看着朱棣出神的表情,静静等待,

    很久之后,朱棣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明明是他请道衍和尚来答疑解惑,结果自己居然走神了。

    朱棣表情狐疑地问道,

    “睿王真如先生所说,那便是千年不遇的大才了。”

    道衍和尚耸耸肩,

    “臣早就说了,睿王殿下是当世罕见的大才,只是早些时候没有表露出如此出色的政治天赋,看来当真是父子传承啊。”

    张玉总算找到了自己能插上话的机会,赶忙跟着奉承,

    “道衍先生说得对,睿王殿下这真是随了您了。”

    朱棣的嘴角微微颤抖,不知道该发笑,还是该发怒,

    道衍这话怎么听都像是在讽刺自己,若炽儿真是随了自己,那他还能看不出这政令里的门道?

    喜欢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世子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