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
陈老太监走到朱元璋近前,对朱元璋赔笑道:“陛下,锦衣卫刚刚又传来消息,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笑着接过情报,顿时惊住了。
他忍不住瞠目结舌道:“这…过分了吧?只是卖个宅子,他搞这么大阵仗做什么?”
朱标好奇道:“父皇,您是说炽儿吗?他又怎么了?”
朱元璋道:“你知不知道这些时日,朝中那些酸腐文人在议论的什么心学理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朱标苦笑道:“父皇,您不是从来不关心这些吗?”
事实上朱元璋也确实关心不起来,毕竟他是乞丐出身,哪里受过什么高等教育,能认得字便不错了。
更何况,老朱一直对文官集团都没什么好感,甚至将百官之首的宰相都给取消了。
也是因为基于对这些人的不信任!
毕竟,他自己就是穷苦人家出身,最知道这些官员发达了之后,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
别看他们满口的孔孟之道,满嘴的道德文章,真是落到实处,却总是欺负老百姓,剥削压迫都是常有的事!
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朱可是对这些文官既瞧不起,又深恶痛绝!
至于他们的学问,老朱也向来是以利用为主,并不会深入研究什么心学、理学!
只要能禁锢思想,只要能尽收天下英雄,只要能让这些文官为自己所用,那都可以!
所以他一开始并没关注,只是最近这些时日,关于心学、理学的讨论越来越激烈,甚至阳明心学这个词,老朱都听了好多次了!
在那些六步九卿当中,为数不少的人都在支持着阳明心学,而另外一些人则一直在支持着老朱认为十分不错的程朱理学。
眼看的事情越闹越大,老朱这才警觉起来,立刻命令锦衣卫深入调查。
此时。
调查结果就放在老朱手里。
朱元璋哼道:“本来朕是不愿意关注的,那些穷酸文人愿意吵架便吵去!可是这心学跟朕一直倡导的理学,却似乎有很大的冲突!
现在都影响到部堂高官了!
朕身为天子怎么可能不关注?没想到这一查,倒是让朕大开眼界!”
朱标愣道:“这是为何?”
朱元璋哼道:“这阳明先生,便是炽儿!阳明心学,是他创的!”
朱标顿时一惊。
忍不住失声道:“怎么可能?炽儿今年才多大?11岁!他读的书才有多少!他能创出这般了不起的学问,惹得天下读书人议论纷纷吗?”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忍不住道:“太子,朕不关注这些东西,是因为朕自幼读书少!对学问这种事情向来敬而远之,了解其大意也就罢了。你身为太子,怎么也不知道阳明心学的来头?这不是一查就可以查到吗?你可是大儒宋濂的弟子。”
朱标脸一红。
最近这段时间。
朱标一直忙于处理政务,确实疏于了解这些书生的东西了。
其实。
他学儒还是学的很不错的。
朱标干笑一声道:“父皇,孩儿知错!最近一段时间并没有好好学习,对于最新的学问更是疏于了解!”
朱元璋想了想,对陈老太监道:“你去请大学士方孝孺、朱善、吴沈三人来宫里!朕要听听,他们对这阳明心学是个什么态度!”
朱标笑道:“孩儿也好跟着学习学习!”
很快。
三人来到朱元璋面前。
满脸恭顺!。
朱元璋笑道:“今日请几位来,没别的意思!朕只是对这阳明心学有些好奇!各位给朕讲讲吧!这阳明心学,到底为什么能引得众位爱卿争吵不休?”
方孝孺冷笑一声。
“歪门邪说,一派胡言!旁门左道,不值一提!所谓的阳明心学只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罢了!什么人人皆可成圣!圣人便是圣人,致天下人人应当效仿学习的对象,怎么可能被取代,更不可能有人能够达到跟他们一样的地位!”
话音刚落。
国子监祭酒吴沈忍不住道:“方学士,你这样说话就不对了!孔夫子收3000门徒,难道不盼着他的弟子人人能成圣吗?自然是愿意的!
只是这些弟子没有学到孔子的精髓罢了。
人人皆有自己的道,又怎么可以只是机械效仿前人呢?”。
方孝孺还未说话。
另一边。
大学士朱善苦笑道:“别吵了二位,今日是陛下来请咱们讲这阳明心学的,你们不可再吵!”
方孝孺道:“歪门邪道有什么好说的?这所谓的阳明心学存在一天,都是对天下读书人的误导!无可饶恕!”
朱善摇摇头。
陛下倒也是挑的好人!
方孝儒一直以来都以程朱理学大家自居!
向来推崇效法先贤,甚至还多次教导朱允收,这天下应当再恢复古制,什么井田制、封建制都应该恢复回去!
等到朱允收登基的时候。朱允收这个大明天子垂拱而治,四方诸侯宾服。
他方孝孺成为大明朝的孔夫子!
大概这样子才是他的人生理想!
也难怪他坚决反对阳明心学,甚至对它多有攻击和诋毁了。
这简直就是南辕北辙两条路,互不相容是最正常的。
另一边。
吴沈则随着对阳明心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同时,也看了许多宋代程颐、陆九渊的着作。
对于心学的理解越发深入透彻,反而渐渐成为了心学门徒!
更是对阳明心学推崇有加,即使他心里清楚,这阳明心学分明就是睿王府传出来的。
甚至已经有坊间传闻,这阳明心学就是睿王朱高炽研究出来的!
而吴沈如今也研究魔怔了!
在国子监内,已经接连开了好几场辩论会!
甚至亲自下场跟那些程朱理学的拥笃辩论,同时大获全胜!
同时。
他还自诩为阳明先生门徒!
到了这个地步,自然听不得一点对阳明心学的诋毁。
所以方孝孺和吴沈二人,刚一见面就掐的脸红脖子粗也是难免了。
朱善其实对这些学问都是包容的。
总之,朝廷让信啥就信啥!
眼看着方孝孺和吴沈还要再吵架,朱元璋也有些烦了。
每天早朝之前,锦衣卫都会将这些朝中大臣在早朝之前的言行报告给朱元璋,以让朱元璋有一些应对之策。
最近一段时间,朱元璋看到的奏报上记载的,除了这些朝臣对心学、理学的争论,就没有其他了!
搞的朱元璋也十分头疼!
天天吵,天天吵!
这些读书的就吵不完吗?
喜欢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世子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