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厮满脸笑容,道:“好的殿下!现在先给您办一张借阅卡!”
说着。
小厮开始登记起了借阅卡的详细内容。
“姓名:朱高炽
身份:大明睿亲王
年龄:11岁
住址:北平燕王府”
登记完毕后。
小厮笑道:“好了殿下,您是要取论语是吧?现在本馆内有《古论语》、《鲁论语》、《齐论语》,您想借阅哪个版本?”
朱高炽道:“鲁论语吧!”。
很快。
小厮将书递给朱高炽,并登记上了借阅时间和借阅书籍。
朱高炽接过书,对朱元璋笑道:“皇爷爷,这就是正常的借阅流程。”
朱元璋点点头,道:“正该如此!防止有人借书不还!”
朱高炽笑道:“借阅记录中,还留有借阅人和图书馆的暗号,借阅人需要说出暗号才能借书,防止有人冒名顶替!
这里面的书,都是复刻版本。
所以,即便是丢了,无非是找人抄录一遍就是。”
朱元璋点头道:“这地方,对读书人来说,可是太有吸引力了!”
朱高炽笑道:“今后,图书馆还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印刷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书,同时会邀请一些大学问家或者书籍作者来这里讲课,开签售会!”
朱标愣了愣,道:“签售会是什么?”
朱高炽道:“就是卖书的作者将自己的名字签到书的封面或者内页中,给读者留下纪念!”
朱元璋摇摇头。
“无聊!这种东西能有什么意义!”
朱高炽笑道:“现在看,可能没什么意义。可谁又敢肯定,我大明未来不会出现一个孔子,一个朱熹?哪怕李白、苏轼一流的人物。他的签名,流传到后世,也是价值万金的宝物!”
朱元璋愣了愣。
这句话倒是没错!
他怎么可能承认自己的大明不会出现孔孟或者李白苏轼呢?
那是一定会出现的!
毕竟,老朱理想中的大明,可是要超越这些朝代的存在!
朱标忍不住道:“还有请名人讲课!如果真的请来几个名流,这恐怕会让天下读书人人挤破头的!到时候,你这图书馆只怕要被挤爆!”
朱高炽笑道:“太子放心,要来听讲课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这些宅子的所有者!
如果在这里没买宅子,暂时还不能听!”
朱元璋:…
朱标:……
好家伙!
感情你睿王殿下是想借着卖知识顺手卖房子了!
这样的话,确实能够吸引一批学子来!
朱高炽继续道:“因为图书馆的前期投入很大,所以目前也只能对在这里买房子的人开放…”
朱元璋:……
朱标皱眉道:“炽儿,你这样做,不太妥当!这跟卖知识有什么区别?那些有风骨的读书人,可不会喜欢你这么做!”
朱高炽笑笑。
“只是开始阶段如此!未来几年内,就会向公众开放!不过,现在没办法!孙儿得收回成本才行!”
说着。
朱高炽又笑道:“何况,那些读书人哪个不是家财万贯!他们手里掌握着大明最多的财富,却缴纳着比百姓更少的税赋!我向他们收些好处,也是理所应当!”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朱高炽这句话,顿时忍不住皱眉。
尤其是老朱!
优待士绅,对他们少征税,这是老朱也允许的政策。
以示国朝优待读书人之意。
即便是大宋,也是如此的。
不过。
现在听朱高炽的意思。
他似乎很不屑如今朝廷的做法!
朱元璋看向朱高炽,忍不住问道:“这件事有何不妥吗?”
朱高炽笑笑,只是道:“富者连田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到时候,阶级分化,矛盾激化,只怕乱象就此频出!”
朱元璋皱眉道:“没那么严重吧?只是减免了三成而已!”
朱标也是满脸不解地看着朱高炽。
朱高炽却是忍不住摇摇头。
毕竟这对父子还不知道大明政治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自己老爹永乐皇帝成立内阁。
内阁大臣的权柄越来越重。
而读书人也在不知不觉间,悄悄窃取了比相权更大的权柄!
内阁首辅的权力更是比汉唐时候的宰相还要大!
圣天子垂拱而治,在这些读书人的手里变成了现实!
皇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对抗相权。
而不得不找一个同盟。
那就是宦官。
哪怕强如嘉靖帝,政治手腕阅遍古今,也是数得着的狠人。
在统治初期,却备受首辅杨廷和压制。
统治中期,为了维护朝政稳定,则不得不放任严嵩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将国家元气伤的一塌糊涂。
统治后期,则完全被徐阶压制,憋憋屈屈走完了人生的最后阶段!
如万历那样的皇帝,统治前期被张居正丢在朝中做泥胎木偶,只能扣章的傀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到了统治中期,却还是被文官集团压制。
哪怕一个选太子的权力,都无法得到!
事实上。
任命谁做太子,明明就应该是皇帝的权力!
争国本之后,自己喜欢的小儿子没有得到太子之位。
万历皇帝索性躺平摆烂,开始了几十年不上朝的生涯,到了晚期,更是连大臣都不任命了。
整个国家一团糟乱。
说白了,也是万历无法乾纲独断,对抗文官集团。
而等到这些读书人掌管了国家大权,弊端也就出现了。
党派之争,利益输送,相互攻讦。
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基本上朝廷什么都干不了。
最可怕的是,大明的一个亡国之患,就这么被埋下了!
因为这些读书人都来自士绅家族。
即便不来自士绅家族,未来也必然成为士绅。
这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巨大的利益输送!
朝廷后来干脆规定,读书人、官员、士绅等等都不用向朝廷交税!
这样的话,朝廷收入锐减而支出却不减。
随后。
整个大明的负担就全部压在了农民身上!
而农民面对陡增的负担。
只有几条路可以选。
第一,饿死。
第二,离开家乡,成为流民。
第三,带着土地,投效士绅。
第一条路,自然只有少数人愿意。
第二条路,则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条路,则是让明朝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投效士绅的土地越多,则政府可以征税的财源就越少。
长此以往。
整个大明也就完了!
喜欢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世子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