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 第112章 马和一只眼戴着眼罩, 一只手比划着钩子。

第112章 马和一只眼戴着眼罩, 一只手比划着钩子。

    朱元璋相信,自己未来成了太祖皇帝,朱标一定会是一个人人称道的太宗皇帝!

    “炽儿,朕听说,你安排了属下,就是那个叫马和的,已经下了西洋…这都快一年了吧,为什么还没回来?”

    马和带走了10条铁甲舰。

    足足有1万5000多人都跟着走了,其中几乎全部都是士兵。

    这样大的规模便是在海外打下一片江山,称王称霸都足够了。

    朱高炽笑道:“应该快回来了吧,主要是孙儿交给了他一个任务,若是赚不到银子就不许回来!估计马公公就在努力四处找银子呢!”

    朱元璋摇摇头。

    “咱大明富有四海,哪里用得着去跟外国找银子?”

    朱高炽看向朱元璋,点点头,道:“皇爷爷说的是!虽然现在孙儿每年从东瀛能开采1500万两银子!既然皇爷爷不稀罕,那就算了!”

    朱元璋愣了愣,立刻笑道:“东瀛也不算外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咱大明的!”

    朱高炽摇摇头。

    老爷子耍无赖还是蛮有本事的。

    不过。

    朱高炽也有些期待。

    马和到底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跑出去一年多都没有回来?

    自己虽然在他出发之前,小小的威胁了他一下,不赚够银子不许回来…

    可这也不算给他多大的压力吧?

    随后。

    朱高炽心中生出了一个恐怖的想法。

    马和一只眼戴着眼罩,一只手比划着钩子。

    纵横七海,毫无敌手!

    马和若是能带着这多人满世界的打劫,那将是整个世界最为恐怖的海盗!

    这些船不但拥有跨时代的铁甲装备,动力还是风帆与蒸汽动力相结合,速度是同类船的两三倍之快!

    不过朱高炽觉得马和应该没那么没底线,毕竟历史上,马和也是十分热爱和平的。

    虽然沿途干掉了几千人规模的海盗,但是马和可从来没有灭过国。

    一直都是本本分分跟各国做友好交易的。

    起码。

    朱高炽看过的历史书上是这么写的…

    不过马和跟了自己两年,可能在心性上也有点变黑…

    若是真的打劫了什么国家之类的,朱高炽只能说那是他天赋使然。

    洪武十八年四月。

    倭寇骚扰东南沿海。

    沿海百姓惨遭屠戮。

    所幸当地卫所快速出手,平息了倭患。

    而真实情况是,那群倭寇乘着船抢劫之后,就快速离开了。

    朱元璋闻听战报大怒。

    立刻安排信国公汤和巡视南方,修筑城防,做好抵御倭寇的工作。

    另一边。

    紫禁城。

    东宫。

    一个读书人正负手而立。

    跟如今十一岁的皇长孙朱允收讲着什么。

    “如今大明沿海之所以经常有倭寇袭扰,其根子还是在于禁海政策!天下财货交通本就有其自己运行的规律,如今硬要堵死海上贸易这条路,也难怪倭寇们会横行。

    这个道理跟元蒙人总是南下抢劫是一样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只能诉诸武力!”

    朱允收看向读书人。

    “希直先生,您觉得,应该怎么解决倭患?”。

    眼前的希直先生。

    本名方孝孺。

    洪武十五年被地方官员举荐,蒙朱元璋亲自接见。

    方孝孺自幼十分聪明,拜大儒宋濂为师。。

    说起来跟太子朱标还是同门师兄弟。

    朱元璋对方孝孺十分欣赏,曾经称赞过他。

    不过那时候的方孝孺只有25岁,朱元璋觉得这样的人才应该留给子孙后辈用,并没有将他召入朝廷做官。

    何况方孝儒的施政方针,讲的还是儒家仁政那一套,跟朱元璋如今的严刑峻法治国理念还是有冲突的。

    朱元璋本人也知道刚不可久,但是为了子孙后世,朱元璋还是宁愿顶着骂名,一直实施严刑峻法~。

    而事实上老朱的良苦用心也在一次朱元璋跟朱标的对话当中可见-一斑。

    朱标劝朱元璋不要乱杀无辜,朱元璋指着地上一根长满刺的荆棘,让朱标将这根荆棘捡起来握在手里。

    朱标自然无法握住。

    朱元璋笑道:“这些刺朕都帮你拔了以后你不就轻松了。”

    其实朱元璋不是不知道国家应当实行仁政,只是他觉得,应该在自己这一代为子孙后代将所有问题都解决掉。

    而方孝孺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做他的大臣,否则早晚还是被废掉的。

    但是如果给太子做大臣就比较合适了。

    原本朱元璋还打算继续将方孝孺养在民间。

    是太子朱标对朱元璋请求之后才让方孝孺进了东宫,被封为东宫大学士,平日里除了辅佐太子之外,还要承担对皇长孙朱允收的教育工作。

    方孝孺听到朱允收的问话傲然一笑。

    “所谓堵不如疏!如今,只要海禁解除,自由通商,天下财货得以随意往来,倭寇自然也就没了生存空间!”

    朱允收眼睛一亮,道:“方先生高明!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既然那些海外的小国寡民需要大明商货,同时换来银子,那我们开海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话,那些倭寇抢劫便没有了任何意义,捞不到大量好处的话,他们自然而然也就消亡了!”方孝孺笑道:“我还听说如今大明可并非是完全海禁的。睿王府一直都有对外贸易特权的,无论是对东瀛,还是吕宋乃至于元蒙!睿王殿下获利何止亿万!”

    朱允收哼了一声,咬牙切齿道:“朱高炽!一想到此人,我就恨的牙痒痒!方先生,睿王折腾了这么久,手中握着那么大的财权,是不是有些不妥?”

    方孝孺点点头。

    “何止是不妥。简直就是不守臣道!

    区区一个亲王,如今却能行走天下,拥有其他藩王所没有的自由!

    同时还掌握着天下最精锐的睿王卫!

    按照规制,一个亲王最多只能有三卫9000人马,而睿王卫光是活跃在海上的士兵就多达15,000人!

    这还不算他本土能留下的9000人!

    哼!那睿王倒是聪明,说那些兵是什么预备役!

    可实际上,就是明目张胆在违反朝廷法度!

    偏偏陛下还在帮他遮掩!”

    朱允收哼道:“此人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早就该制裁了!”

    方孝孺冷冷道:“他们最过分的,是可以掌握着全国那么大的产业!

    从盐场、当铺,再到商行!睿王爷的产业遍布大明!

    光是在开平府设置的炼铁厂的钢铁产量,竟然比大明一年生产的还要多!

    据我了解,户部如今七成以上的银子全部都是由睿王府提供!

    这正常吗?这天下究竟谁说了算?

    喜欢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世子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