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也要看对谁。

    李绩也有自己的想法。

    “太国舅,臣在成都,也收集了一些消息。六诏还是偏向于吐蕃的,有许多人信奉吐蕃的教义。六诏当梳理,吐蕃才是大敌。”

    窦乐:“洱海这边,能守住就好。毕竟是运输上受限,仅靠洱海这里的物料,不足以供给大军。若对吐蕃作战,放在河湟更好。”

    窦乐的想法是,别从蜀地往青藏高原走,这边太险。

    这事,还太早。

    李绩虽然有想法,却也没在这个时候提。

    他的想法,肯定是三路并进。

    走河湟一线。再加上蜀地的甘孜、林芝一线。

    最后,就是玉树那边,也可以走。

    要打,就是灭国之战,眼下不具备这个条件,至少要按十年这个时间去准备。

    李道宗有些失落。

    他爵位不低,可在军中的地位越发的低了。

    眼下,苦思了一年对洱海的一些见解,从根源上就错了。

    怀柔。

    竟然不适合洱海。

    或者说,国舅府内部的声音,不赞成对洱海进行简单的怀柔。

    李道宗甚至在想。太国舅亲自过来,难道就是因为自己撑不住洱海这里?

    再或者说,自己在太国舅府,没地位,被边缘化了?

    李道宗,是一位良将。

    统兵的能力,若是和李靖这样的水准去比,自然比不了。

    李绩他也比不了。

    不过,与苏定方比,他领军能力差不了太多。

    只是这些年运气不好罢了。

    在往洱海走的路上,窦乐特意与李道宗同车。

    路上,窦乐说道:“都说,先登、夺旗、斩将是大功。那么,武安君白起,可这些功勋呢。后来的王翦,可有亲自冲锋陷阵?”

    李道宗认真的听着。

    窦乐:“王翦,在战国排在白起之后,可是他为大秦一统天下立下过多少功勋呢,为什么他排在白起之后?”

    李道宗回答:“是武安君的战绩,为大秦奠定的一统的基础。”

    没错,就是这个回答。

    窦乐:“洱海,很重要。重要到,关系到大唐的根基,洱海是大唐的核心价值之一的存在。”

    李道宗换了坐姿:“请太国舅指点。”

    窦乐:“朝堂上,最初对洱海这边的想法是,扶持六诏之一,也就是最强的蒙舍诏。这也是,你为何选择怀柔的根源,之前的主流思想确实是怀柔。但是,你可有想过,蒙舍诏若成为洱海唯一的强国后会如何?”

    “谈条件,索取更多。”

    窦乐:“会背叛,吐蕃是友是敌呢?”

    这问题李道宗也能回答:“是敌。”

    窦乐接着说道:“等到了有雷音堂的地方,你作为当朝圣人的堂弟,递一份疏上去。疏的内容你自己写,大概的意思是,请求今年开科举,洱海立郡,为洱海选官员。这次科举,所有入选者,皆为洱海官员。”

    李道宗立即问:“那接下来呢,洱海如何治理?请太国舅指点。”

    窦乐:“军事上,我不讲,你也是领兵的人,打不赢只有一条路,你懂?”

    “懂,以死谢罪。”

    这个回答很好。

    窦乐往下讲:“你在军中名声不好,可在洱海却是有大用。怀柔可用,收容一些可以信得过的土司、寨主、酋长。这一点,可以参考俚僚人的大联盟,让他们融为一体。”

    “接下来,通过贸易、赏赐。一旦稳定了当地的经济环境,就会收到民心。”

    “最关键的是,文化融合。”

    听到文化融合,李道宗明白了窦乐为什么让自己上疏,请求开科举。

    这确实是一招高明的棋。

    依窦乐的吩咐,李道宗准备了一份疏,通过雷音堂发到了长安。

    电报的出现,对于大唐的统治,当真的帮助巨大。

    这份疏若是靠人力去送,怕是到了长安也在一个月之后了。

    长安这边。

    收到李道宗的疏。

    作为受封的郡王、大唐皇帝李建成的堂弟、眼下驻守洱海的大总管。

    李道宗的疏,第一时间就放在李建成的案头。

    李建成将这疏命人拿给王珪、韦挺去看。

    这两人,分别代表着五姓与京兆、河东的世家。

    王珪与韦挺看到后,李建成就说道:“不急,赐茶点,朕要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话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

    李建成是支持的。

    开科举。

    正式的开科举。

    在李渊的时代,并没有正式的科举开科。

    王珪与韦挺退下,到了偏殿,已经有太监送来茶点,准备了四份。

    少许。

    刘政会、姚思廉也到了。

    王珪直言不讳的开口:“科举,以臣子而言,我无法反驳。以我王氏而言,这是太国舅的阳谋,但依旧无法反驳。李道宗还没有这个智慧,必然是太国舅。”

    韦挺也说:“确实无法反驳。若是派几百官员,再加近千吏员。对于洱海而言,可助其在三十年内,如岭南十年前。”

    这话,就象是当年冯家南下,迎娶冼氏。

    后来,在冯氏、冼氏多年的努力下,岭南的民族大融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洱海的价值。

    两人都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