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宁看得出来,舅舅窦乐在压抑着。

    那里,毕竟有三千唐军。

    以及大唐沿海被驱赶过去的海匪,还有他们的家人,经过这几年的不断训练,学习,事实上,这些海匪已经是唐军的一部分。

    突然,负责翻译电报的小道士站了起来。

    “国舅,李阿大的私信,请国舅代为送回家中。”

    窦乐抬起头:“念。”

    “列祖列宗在上……”

    就四个字,就开篇四个字,心情压抑已经远超极限,在出兵与忍耐中反复权衡的窦乐,若不是李秀宁在这里一直劝慰着,怕已经暴走的窦乐。

    心中那根弦,崩了。

    窦乐,掀了桌子。

    “通电,全大唐收到此电的永业军,全军出战。河北、山东诸军急行军,援助卑沙城。其余诸城,调精锐赴渝关,向高句丽宣战,目标高句丽安市城,迎家人,魂归。若有罪责,我窦乐一人承担,战!”

    电报。

    可以说,分驻各城池的雷音堂还在熟悉操作技术呢。

    窦乐一条出战的指令,反复十数次的发送。

    卑沙城听到了。

    原本已经作好准备,全城死战,多杀几个高句丽兵的各将领,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力量。

    有援兵。

    李阿大坐在雷音堂门口,竟然哭了。

    身上中箭,自己用刀挖出箭头,他眉头也没皱一下。

    鏖战一天一夜,身上受伤十余处,他依旧扶着刀,蔑视着城下的高句丽军。

    此时,听到国舅向高句丽宣战。

    听到国舅要求所有卑沙城周边的唐军火速救援。

    也不知道为何。

    李阿大忍不住坐在地上,眼泪不争气的往下流。

    国舅,向高句丽宣战了。

    接下来,各城。

    粮草足吗?

    军械够吗?

    民夫是否需要征调。

    一场大战不是儿戏。

    但,却是骨气。

    李桃叶,骑着自己的老马,穿着前隋制式,此时已经破损的甲胄,带着血迹的甲胄,从涿州出来,往李家祠堂方向而去。

    李阿大,论辈份,算是李桃叶的孙辈。

    救他,或是不救他,李桃叶内心都没有波澜,既然选择了卑沙城驻守,就要有身死效忠的觉悟。

    为国尽忠,为宗族尽义,祖宗在天上,会看到的。

    李氏子孙,不辱没李氏之名。

    但是。

    今日。

    国舅喊出魂归的口号。

    李桃叶来到祠堂,带甲跪下。

    “列祖列宗在上……”

    涿州永业军开始紧急集合,军营门前。

    有一个老农过来,看着军营,默默的放下了一袋粮食。

    而后,又有人来,放下几块铁,一袋钱币。

    陆续有人来,而后是源源不断的人,有人带着板车,有人拿着扁担,有人牵着马车。

    魂归。

    窦乐喊出来的开战口号是,迎家人魂归。

    杨广三征高句丽,有多少河北道、山东道的兵马、役夫留在高句丽。

    还有那座高句丽用前隋士兵尸骨堆起的京观。

    前隋。

    听到征高句丽。

    就是刘弘基这样的良将,听闻征役,吓的放弃家产跑到太原去投奔李渊。

    而大唐皇帝李渊呢。

    听闻征役,在家想着办法装病,装傻。

    人人避之不及。

    此时,国舅府发出动员令,永业军的营前,堆满了各种粮食、铁器、钱帛。

    还有无数民夫,带着扁担,拉着板车。

    刘弘基来到了仁智宫。

    冬天,华清宫有温泉。

    夏天,耀州的仁智宫更适合避暑。

    刘弘基全甲全装,跪在仁智宫内。

    正准备去打八个东的李渊听到萧公公的报信,来到了刘弘基的面前,抬头看看日头:“这大热天的,全甲全装,是谁辱了我大唐的开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