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历史:满朝奸臣,逼朕当暴君? > 第143章 给他们一个理由
    第一百四十三章给他们一个理由

    听到这个安排,曹操顿时精神一振,立马拜下。

    “殿下放心,微臣定将此事完美办妥!绝不辜负殿下的嘱托!”

    经过这次被刺杀,唐远深刻地意识到,拥有直辖于自己的武力部队的重要性。

    更何况,此前自己已经决定了,要通过这种方式,重新选拔出各个队伍的中层将领。

    等到时候将领更新换代,她慈禧手上就算有虎符也没用。

    “对了,你知道慈禧最近做什么吗?”

    这也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自打匈奴使臣的事情之后,慈禧就跟销声匿迹了似的,甚至连垂帘听政都不来了。

    唐远此后接连遭遇中毒,刺杀等事件,一直都没分出神,今天才有心思去打听慈禧的情况。

    闻言,曹操沉吟片刻,亦是茫然地摇了摇头:“殿下,据我所知,东宫太后最近似乎都没有什么动作,好似已经死心了似的。”

    “呵呵,死心,可能吗?”唐远摇摇头,冷笑了两声。

    那可是慈禧,宁愿送出大清半壁江山都不愿意放权的人,会那么轻松地死心?

    真要是死心了,大清估摸着都忘不了国!

    “没事,本宫会让西宫太后盯着慈禧,有什么异动,本宫会随时知晓,此人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随着唐远将寒门选武状元一事昭告天下,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之前唐远所做的一切,大家还可以看做是为了抵挡匈奴,为了维护大唐稳定。

    可从寒门选拔武状元,无疑是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

    过去数百年来,大唐选才虽然没有权贵与寒门之分,但默认的潜规则都是选择权贵子弟。

    一代又一代这样发展下来,整个大唐朝堂,都已经被维护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官官相护,便是由此而来。

    唐远此举,等于是要硬生生将这张关系网给撕开,这样的举措,甚至连支持唐远的朝臣都没有办法支持。

    不等朝臣们联名上书,唐远再度颁布一道旨意。

    在武举中表现上佳者,可直接进入军中担任中层将领职位,获得武状元之人,甚至可以担当大将军之位!

    此道旨意一经颁布,朝堂彻底炸开了锅。

    “开玩笑,怎么能用将军职位作为武举之奖赏?”

    “这简直就是胡闹!”

    “殿下这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了祖宗之法!太祖皇帝若知此事,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有耿直的朝臣,直接冲到东门外破口大骂,直言唐远此举乃是昏君之策,根本没资格成为一位明君!

    翌日上朝时,唐远面对了打从自己掌权以来,遭受的最大阻力。

    从文官清流到武将,全都一致地反对唐远这项举措。

    “殿下,寒门根本没有受过良好的学识培养,如何能担任这些重要的职位?”

    “权贵乃大唐之基石,此举无疑是在毁大唐根基!”

    “还望殿下收回成命!”

    更有情绪激动的谏臣,甚至直言要是唐远不收回成命,就要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之上。

    但紧接着,唐远用一句话,就让这些人哑口无言。

    “本宫不举行武举,日后再有人刺杀,谁来保护本宫的安全?靠现在这些无能的禁军吗?”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齐齐噤声。

    之前刺杀和下毒的事情,百官都很清楚,也知道这件事对唐远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唐远现在拿这件事来说,他们甚至都找不出来反驳的借口。

    “可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啊。”有御史还在艰难地开口。

    唐远眸光一闪,冷声大呵:“照你们这么说,本宫的命还没祖宗之法重要了?!”

    道德绑架谁不会啊!

    老子从网络时代闯出来的,经历过无数喷子的洗礼,还怕你们一群老瘪三?

    可哪怕唐远都说到这份上了,可这些老臣们依旧不愿意同意,只是满口地祖宗之法不可变,说上次的刺杀只是意外,是禁军有所疏漏罢了。

    唐云气得脑子疼,差点被气笑了。

    他妈的,那么多人闯进皇宫里来,你们还好意思说是有所疏漏?

    他本想继续与之争辩,但脑子里忽然掠过一个想法,心中顿时冷笑起来。

    “够了!既然你们都这么反对,那今日这朝也不用上了!退朝!”

    唐远猛地拂袖,满面怒色地转身离去,似乎被这些家伙给气到了。

    一场朝会不欢而散,满朝文武离开皇宫时,都还在议论此事。

    “殿下真是昏头了,竟然想从寒门选拔武状元。”

    “呵,那些泥腿子,不通文不通武,哪儿有参加武举的资格?”

    “要我说,殿下就是异想天开,寒门根本就出不了人才!”

    “殿下就是太年轻了,才会有这样的想法,等他稍微成熟些就会明白,我等都是为了殿下好啊。”

    杨国忠等人亦是冷笑连连,面露得意之色。

    刚才在朝堂上,他带领着百官反对得最为激烈,整个朝堂上几乎都是反对的声音。

    “这小子想做什么,老夫一猜就知道。”

    杨国忠轻捋长须,得意道,“想用这种方式就去”

    相比起文武百官这边喜气洋洋的氛围,御书房中的气氛就显得要低沉许多了。

    唐远端坐在书桌后,翻阅着书桌上的奏折,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陈矩规规矩矩地守在旁边,他亲眼目睹了朝堂上发生的一切,心中诚惶诚恐。

    被文武百官这样怼,身为监国太子肯定面子上过不去。

    “你是不是担心本宫在生气?”唐远突兀地问道。

    陈矩连忙拱手拜下:“殿下,今日朝堂之事其实不宜操之过急,以奴才之见,或许可以徐徐图之……”

    作为唐远的近臣,不需要说那些花里胡哨的场面话,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提出合理的建议。

    唐远摇了摇头,起身道:“本宫没有那么多时间徐徐图之,这些老家伙既然不打算给本宫面子,那本宫就不会给他们面子。”

    “不就是觉得本宫不敢毫无理由地动手吗?那本宫就给他们一个理由!”

    “等到时候,本宫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