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毓庆宫秘闻 > 第285章  康熙发怒
    几日过后。

    整个朝堂内的气氛沉闷压抑,带着一股子肃杀之意。

    康熙看着下面群臣肃立,却神色各异,有神情惶恐者,有暗藏城府者,还有漠然自得者。

    心中一股怒火腾地燃起,他面上无甚变化,双手却紧紧抓住龙椅的扶手,因为用力过度,指节都泛着森冷的白。

    突然,他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站起身来,双眼如炬,扫视着堂下的官员们。

    龙袍的衣角,随着他的动作,都带起一缕肃杀之风,让这大殿之中的气氛更加冷凝。

    眉头紧锁,嘴角下垂,面色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朕原以为在朕的治理之下,整个大清江山不说清海晏河国富民强。”

    “但至少这京城!”

    “这天子脚下之地!”

    “能够称得上安居乐业百姓富足!”

    “但是没想到啊,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朕的肱骨大臣们,都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竟是大笔大笔的从国库借银子!”

    “臣子都是如此,那岂不是京城之中,已是浮尸遍地了?!”

    看着下面微垂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众人。

    康熙首当其冲看向胤禩。

    “八阿哥!”

    “你分管户部之事,朕问你。”

    “你可知国库空虚,户部亏空之事!”

    突然被汗阿玛发问国库一事,胤禩心中一个咯噔,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汗阿玛发现了。

    但随即他便镇定下来,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跪地,诚心认错道。

    “儿臣...儿臣知晓。”

    康熙厉声问道:“既是知晓,为何隐瞒不报?!”

    “为何国库大半的银子,都被你借了出去?!”

    “你可知此事会造成什么后果!”

    胤禩以头磕地,声音微微颤抖,却又条理清晰。

    “汗阿玛息怒,儿臣在户部当差期间,确有借银之事。”

    “但儿臣也并非无故借出啊,实乃有诸多难处之过。”

    见康熙并不接话,他咬牙继续说道。

    “汗阿玛,到户部借银的大臣宗亲,多为大清鞠躬尽瘁多年,乃是汗阿玛之得力能臣、忠臣。”

    “他们家中偶有拮据,因此才向户部借银的。”

    “儿臣见他们面色凄苦,言辞恳切,且平日里为国操劳,实在不忍拒绝。”

    胤禩顿了顿,偷偷抬眼瞧了瞧康熙的脸色,见康熙面沉似水,便又赶忙低下头接着说。

    “儿臣也知晓国库银子重要,不敢轻易妄动。”

    “但想着汗阿玛曾提过,若大臣家中拮据,可向户部借银。”

    “儿臣觉得前来借银的大臣,毕竟为大清立过功劳,只是想着暂时借给他们,等他们度过难关,定会如数归还。”

    “儿臣当时只想着为汗阿玛分忧,为朝廷安抚好这些能臣,不愿让朝臣寒心。”

    “却未曾想到,会造成国库空虚的局面,儿臣乃罪该万死,请汗阿玛恕罪。”

    康熙目光幽深的看向胤禩,对他的狡辩之言嗤之以鼻。

    “不愧是大臣们常常夸赞的八贤王。”

    “能言巧辩,灵活圆滑,心系他人,贤德仁厚!”

    他沉着脸大步走下台阶,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殿内官员们的心尖上。

    “朕原以为这朝堂之上,皆是朕委以信赖的心腹重臣,忠君爱国之人。”

    “如今看来,朕委以信赖是真。”

    “诸位是否忠君爱国,朕,却心下疑惑了。”

    “家中拮据?无法度日?”

    听到皇上的怒斥和质问,殿中的宗亲大臣,顿时几乎人人自危。

    他一步步走到众位大臣面前,伸手指着面前的一个个大臣。

    手指不停的颤抖,不是因为害怕,实在是因为愤怒到了极点。

    每一个不经意被手指点到的大臣,被皇上的目光扫过时都心虚胆颤,冷汗顺着额头滑落,几乎要流进眼睛,却仍然不敢眨眼动作。

    “鄂伦岱,你先后在国库借了近三十万两白银,怎么?”

    “一等公府是穷得揭不开锅了?”

    “还是大舅佟国纲在二十九年上战场前就分家,将家底全都分给了法海和夸岱,一分都给没你留下?”

    “让你沦落到需要到户部借银才能度日?”

    鄂伦岱被皇上亲自点出来,脸色涨的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谁都知道他与法海那个庶出子不对付,与阿玛更是常常争论不休,阿玛生前常常以不孝为由上奏皇上,请求皇上诛杀他这个逆子。

    如今万岁爷这么说,不是当众把的脸皮扒下来丢地上踩吗。

    但是面对盛怒的皇上,他此时缩着脖子,动都不敢动一下,呼吸都轻了几分。

    康熙根本不等他回话,继续指下一个人。

    “还有你,常泰!”

    “朕记得索尼临终前,分家时长房是最多的,你继承了爵位,还是领侍卫内大臣,不说家底如何,便是奉银,每年也是不少的!”

    “为何还在国库借了五万两银子?”

    常泰早就收到了太子的消息,此时只是垂着头,作出一脸的愧疚模样。

    康熙又开始点别的人名。

    “揆叙,可是近些年明珠病情过重,导致纳兰家看病吃药捉襟见肘了,竟然在户部借下了二十多万两?”

    “若是明相病情严重,就该早早与朕知晓啊,朕也好让院判到纳兰家给明相看诊。”

    “明相到底曾是大清的肱骨之臣,可不能大清百姓觉得朕过于苛待老臣,连让纳兰家给明相看诊的银子都不够,是吧?”

    “朕的私库里还有不少好药材,一会儿下朝让梁九功亲自送到明相面前,让明相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朕可是牵挂不已啊。”

    纳兰·揆叙听着万岁爷的讽刺,不敢有任何辩驳之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奴才...谢...谢皇上隆恩。”

    .........

    康熙依次点名,将朝堂上大半重臣几乎都点了个便。

    点到的每个人,都在户部有欠银,不过是多少的问题。

    整个大殿内都寂静得可怕,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只有康熙愤怒的喘息声和怒斥声。

    还有零星几个官员因着实在害怕,双腿不停打颤,发出细微的官袍摩擦声。

    点完朝臣,他又开始点几个在朝堂上的儿子。

    “还有朕的皇阿哥们,你们出宫建府,朕皆是给了安家银子,为何还会在户部借银?”

    “太子!”

    “太子还算有分寸,并未在户部借银子。”

    提到太子,想到名单上并未太子,他语气一顿,将矛头对准大儿子胤褆。

    “不过老大,你为何在户部借了近五十万两?!”

    (元旦快乐呀~橙子也算是和宝宝们一同跨年了,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