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克兰共和国发出的紧急求援信号,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迅速做出了反应。
东斯拉维亚此番对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对外宣称的理由是阻止乌克兰加入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
但联盟内部的智囊团和战略分析家们,却敏锐察觉到了潜藏的危机。
他们深知,战争之中,兵不厌诈乃常用之策。
东斯拉维亚的真实意图或许远不止如此。
一旦东斯拉维亚在克兰的军事行动得逞,成功掌控这片土地,便极有可能以克兰为前沿阵地。
对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构成严重威胁。
更何况得益于克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极具战略价值的关键区域。
东斯拉维亚若能将其收入囊中,无论是部署先进武器,还是集结军事力量,都能对联盟成员国形成强大的军事威慑。
甚至在必要时发动直接攻击,这无疑是悬在联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此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的各国绝对不能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两国战争的硝烟刚起,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成员国的反应便迅速而一致。
英伦、法兰西等国率先发声,在地联安理会紧急会议上。
义正言辞地声援克兰共和国,表达对其坚定支持。
它们纷纷指责东斯拉维亚的军事行动罔顾《地联宪章》等国际法基本准则。
无视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的国际共识,在地区肆意挑起战火,严重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局面。
给克兰共和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战争的阴云密布,使得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嗅到了局势的严峻。
火速向米利坚伸出联络之手,紧急召集各方代表,谋划着对抗东斯拉维亚的策略。
虽然说被米利坚坑了一次又一次且米利坚过往在与玄鸟军武的较量中,可谓是败绩连连,铩羽而归。
其军事行动更是遭受重挫,国际影响力也有所折损。
可谁都无法忽视,米利坚凭借着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全球的军事布局,在应对东斯拉维亚的问题上,依旧握有不少底牌。
是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眼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面对泛大西洋军事协作联盟递来的请求,本打算休养生息的詹姆斯总统,第一反应是拒绝。
他深知,卷入国际纷争,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消耗和风险。
而国内经济的复苏、社会的稳定,正需要将更多精力与资源投入其中。
但在与智囊团闭门商议数小时后,局势有了转机。
智囊团呈上一计,那便是本国不直接派兵参战,而是对克兰共和国进行大规模的装备援助。
这一策略可谓一举两得:既避免了本国士兵深陷战火,减少伤亡与政治风险。
又能凭借强大的军事工业,向克兰共和国源源不断地输出军火,在刺激国内军工产业的同时,实现经济反哺,充实国库。
詹姆斯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思量,片刻后,缓缓点头,认可了这一精妙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