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询室内,一众人尽皆面露沉思。
老年方逸视线缓缓掠过众人继续道
“从现在的眼光看,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早有预兆。
但在当时,所有事情的发生都如此凑巧,像是书中写好的情节。
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后来都成了故事里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与奇妙。”
李明迫不及待的打断道“哎呀,你就别铺垫了,赶紧说说看。”
老年方逸无奈摇头,继续道
“你还真是没耐心……”
“这首先得解释一下中原之地的政治结构,以及每朝每代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一,官僚体系与皇权之间的微妙平衡与激烈博弈。
从最初的贵族与皇权共治天下,到世家大族逐渐崛起,与皇权形成制衡之势,权力的游戏愈发复杂多变。
皇帝作为权力的巅峰,自然不愿受制于人。
然而,除却开国之初的几位雄才大略之主,后世的皇帝多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
所学皆限于书卷,缺乏实战经验,往往难以驾驭群臣,反被官僚与氏族所架空。
但古代皇权至上,历代帝王又岂能甘心成为傀儡?
于是,一场场权力与智慧的较量悄然上演,其过程惊心动魄。”
“其二,谈及中原帝国的根本,首要便是皇帝统治的合法性。
父终子及,这本是农耕民族的必然。
但世事无常,总会出现各种意外。
比如皇帝嫡长子早夭,便只能次子或旁系之子接掌大统,难免引发非议。
更有甚者,无子嗣可继,只能从宗室中过继孩童,以承大统。
此举更添变数,皇权的正统稳固性就会蒙上一层阴影。”
“最后,就是变幻莫测的气候,如同一位无形的推手,左右着中原王朝的兴衰更迭。
农耕民族,命脉系于土地,而土地之丰饶,又全赖风调雨顺。
一旦气候转冷,庄稼歉收,就民不聊生。
加之草原部族也会受到气候影响,以至于资源匮乏而南侵。
中原王朝便不得不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
战事频仍,国库空虚,唯有加重赋税以资军需,
而此举无异于雪上加霜,将百姓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于是,逃难者四起,帝国根基动摇。”
大汉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几乎是三点都全部占满了……
问询室内所有人都静静听着,无人言语。
“刘邦初建的汉朝,将郡县制与分封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新颖又充满挑战的政治格局。
这一时期,国家犹如置身于一场未完的棋局之中。
刘邦死后,吕氏上位。
再到后续七国之乱的爆发,更是如狂风骤雨般冲击着初生的帝国。
经过一番厮杀后,刘家才坐稳江山。
刘邦的第四子刘恒继承皇帝,称汉文帝。
他选择了黄老之术作为国家的治理哲学,“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两次大幅度削减田租税,甚至一度全免。
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让社会经济在废墟中重获生机。
继而,汉景帝,秉承了父亲的遗志,将这一政策推向了新的高度。
进一步强化了重农抑商的策略,继续减轻百姓负担,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安定与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