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当了魔君的我想转系去道门 > 第四十二章 疑惑
    就这样,三人一路逃出了盛京,和刚到此处时的意气风发,倒是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br>但三人却并未被此事打击到,还颇为宽慰的想着,若是把盛京视为血海,九幽两道的老巢,如今自己等人在此等魔窟弄险之后全身而退,已经是极了不起的事情了。</br>况且,一开始奔着盛京来的两个目的,也都算勉强达到了。</br>虽然尚且不能十分确定倾城阁的底细,但根据几人的推测,以及种种迹象表明。</br>这倾城阁背后可能并不只是某家势力,而是诸多世家,甚至包括皇族一同扶植起来的。</br>因为在大建皇朝,州与州之间几乎相当于是各自独立的关系,就连朝廷的各门各部都进不到地方州府,但倾城阁却开的遍州皆是。</br>只能说明其背后是一个涵盖了诸多世家的巨型利益集团。</br>而且如今来看,魔门可能也很可能也和他们勾结了起来,蛇鼠正好凑成了一窝。</br>至于寻找许芷这个目标,虽然没在盛京直接看到本人,但最起码确定了她的身份,可以循其踪迹,慢慢搜寻。</br>两位前辈,吾等现在该去何处?一口气遁出三州之外,郭阳方才开问道。</br>张伏象沉吟片刻后道:如今看来,诸世家皆为魔道,断不可信,吾等要自起一番基业,便只能同心协力。</br>而且,我怀疑如今诸位阳神尊者可能还未觉醒记忆,便需先找到了金丹,阴神境的诸位道友。</br>李由微微颔首,赞同道:当是正理,魔道在此方世界和世家便是天然盟友,吾等道门若在分立,怕是难与之抗衡。</br>只是此方世界天机混乱,卦象难明,很难卜算到诸位道友的踪迹,若是这么漫无目的的去寻,简直是大海捞针,难度太大。</br>张伏象道:所以我这里还有一个建议,你我三人之所以会偶遇至一处,都是因为追杀那世家恶徒,许芷道友亦是清扫了威阳候府后,才遁离盛京。</br>想来其他道友面临此等世道,亦会如此,所以我们只需查看哪处世家生乱,便大概率能找到吾等道门之人。</br>郭阳先是拍掌赞叹,而后又补充道:凡牵扯到世家之恶,都逃不开倾城阁,而此阁诸州皆有,或许我们可以从此处下手,查出哪一州的倾城阁出现了变故,或许亦能见成效。</br>倾城阁彼此之间都有关联,没准一下子便能寻到多位道友的踪迹。张伏象觉得这个思路不错,开口赞同道。</br>李由则是更为细致一些,补充道:还有一点,若是诸位道友亦想寻找吾等的话,多半会往盛京方向来,此地本就是魔窟,若让魔道再经营许久,如果哪位道友不明所以误入此间,怕是难如我等这般幸免于难,必须得知会阻止才是。</br>三人又探讨片刻,终是做出了决定。</br>郭阳一边循着许芷留下的印记向西行,一边探查此方向诸州世家和倾城阁出没出事,借此找到那位可能是道门同盟之人。</br>而张伏象则是继续追索倾城阁一事,在更大范围内循着倾城阁被攻击的线索找人。</br>至于李由则是潜伏在盛京左近,试图拦截哪些可能会来到盛京的道门弟子,同时也不至于失去魔道在此的消息。</br>三人身上,此番都施加了万里传音的秘法,可以彼此联系,而不用担心再度失联。</br>在高等修仙文明中,尤其是仙朝时期,诸界尚未隔绝之时,即便是跨越诸多大世界彼此联系,都是有可能的,更别说仅是一界之内了。</br>就这样,三人便各奔一方,相辞而去。</br>……</br>花开三朵,各表一枝。</br>先说郭阳这边,一路向西而行</br>,果然找到了诸多许芷留下的诸多印记,并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没有错。</br>历经两个月时间,郭阳终于来到了战区,如果说之前经历的州府尚且算是人间地狱的话,那被草原部落肆虐过的地方,就是真正的地狱了!</br>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br>骷髅若岭,骸骨如林,生民百不存一。</br>郭阳费尽力气,才找到了一些苟延在地洞中生存的难民,而他们生存的环境,更是让郭阳这位金丹期的修士,都有些心神动荡,久久难以平复。</br>以尸养蝇,孵化其卵而食。</br>整个聚集地更是没有老幼,早已被尽数吃了个干干净净。</br>这群人求生之时,无所不用其极,然赴死之际,却又坦然处之,颇有些释然之意。</br>郭阳深思了片刻,却仍不得解,只是一把大火洗涤了所有罪恶。</br>可发生了这般人间惨剧,真的能赖到这些凡人身上么?</br>天灾**,接踵而至。</br>他们只是活着就已经费劲了全力,为了活着,不得不变成食人噬血的怪物。</br>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怪物,便不敢再见阳光,从人被逼成了非人。</br>伴随着那炽燃的火焰,一股无名怒火直冲郭阳灵台,何为对,何为错,他此刻已经分不太清。</br>但只知道,人不该这样活着!</br>在此方世界,凡人甚至称不上武力,在攻破府城之后,草原诸部完全没有必要再行此杀戮之事,不说全无意义,但这些凡人,也不会对他们形成反抗,造成什么伤害。</br>但他们还要杀光视线所及之处的所有人,郭阳知道,大概率有魔道修士掺和到了其中,借此修行。</br>在此之前,因为唐缘授徒本就离经叛道,颇具魔性,因此郭阳曾觉得,道魔之间,无非是所需元气不同而已,归根结底都是一种修行方式。</br>用之正则可称道,用之反便能言魔。</br>郭阳曾携着此等疑问去问过周琚。</br>但周琚也不能下定论,他出身东海,自幼所见修士,大多可称其为正道,然则正是这些所谓的正道,做了诸多龌龊之事,行类魔头。</br>岂可因其所修道法需要的是清灵之气,便可称其为道?</br>唐缘听了两人的疑问,笑答道:道魔之分,并不因个人的善恶而定,个体之间是有差异化的,然大道之争,却无半分余地。</br>当时的郭阳只是似懂非懂,但这一刻看到魔道肆虐之后的人间,他才总算有些明白了,什么是道魔不两立!</br>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