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重生皇太孙,祖父朱元璋 > 第862章谁说只有长子才能继承曹国公爵位
    李芳英一看情况不妙,立刻上前一步,道:“陛下,微臣斗胆替臣兄长求情,还请陛下饶我兄弟一命。”

    “臣兄可以把他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所有家产,全部捐献给朝廷!”

    朱雄英、解缙、杨士奇三人都对李芳英笑了笑。

    他们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眼中带着几分戏谑。

    三人默契地找到了破绽。

    “李芳英,你是不是该感谢陛下了?”

    解缙微微一笑。

    “是啊,你是应该感谢陛下。”

    旁边的杨士奇也跟着说道。

    只有李芳英,一脸的茫然。

    “嗯?”

    朱雄英打的什么主意,李芳英到现在都没弄明白。

    甚至,他根本就猜不到。

    解缙、杨士奇打趣了李芳英几句,朱雄英才淡淡开口。

    “不是朕不讲道理,也不是朕过河拆桥。”

    “李景隆的所作所为,当真是罪大恶极。”

    “赦免是不可能的,李景隆一定要死。”

    “但曹国公李文忠,却是我们大明的功臣。”

    “朕念在往日情分上,愿将曹国公之位继续保留下去。”

    “然而曹国公之位,总要有人继承才行。“

    “朕想封你这一脉为曹国公。”

    好家伙!

    李芳英整个人都懵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皇帝居然要封他为国公!

    这是李芳远这辈子都不敢想的事情!

    连做梦都不敢想。

    理由非常简单。

    李景隆犯下如此大罪,必死无疑。

    至于国公之位,肯定是要被削去的,朝廷会收回。

    可朱雄英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国公之位传给了李芳英,而不是收回去。

    李芳英一脸的为难。

    就在刚刚,他还在为自己的哥哥求情。

    这个时候再不求情,岂不是显得自己贪图国公之位了?

    不得不说,李芳英是真的动心了。

    谁能不动心?

    “或许,你不用这么纠结。”

    解缙笑道:“国公,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爵位。”

    “不管是从哪里来的,还不是国公?”

    “不是长子怎么了?”

    “难道二儿子就没有资格继承父辈的荣光?”

    解缙说起话来很有艺术。

    武者最看重的就是荣誉。

    一提到李文忠,李芳英的心就怦怦直跳。

    他是真的想要继承父亲的荣光。

    李芳英犹豫了一下,还是抱拳道:“臣李芳英,谢圣上隆恩。”

    “臣一定不会让陛下和父亲失望!”

    搞定!

    朝中的大臣们分担了一部分火力,可李芳英却是首当其冲地挨了一波。

    又有谁会去想老朱家在这件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至于李景隆的死活,更是无人在意。

    “好,你们可以走了!”

    朱雄英挥了挥手,示意其他人退下。

    …

    数日之后。

    李景隆勾结纪纲,以及广州府市舶司的走私,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应天城。

    再加上大明报的宣传,现在已经是大街小巷皆知了。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然而,就在大明宣布的那一天。

    应天城内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儒家的身影。

    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污蔑朝廷。

    李景隆之父李文忠,是朝中开国之臣,地位尊崇。

    再者,李景隆也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只不过是从朝廷的腰包里面捞了点钱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完全可以把钱还给朝廷。

    为什么要赶尽杀绝?

    天武帝这不是要过河拆桥吗?

    这句话,随着李景隆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应天城。

    此时在那皇宫之内,朱雄英终于得到了一次难得的休息机会。

    只是没想到,儒家中的一些人,居然还想要扳回一局。

    这几年大明希望小学对他们的打压实在是太大了。

    国子监都好几年没招满。

    朱雄英改革科举制度后,废除了四书五经的垄断地位。

    如此一来,儒生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现在,朱雄英已经将四书五经,改成了语文。

    只是科举考试中最简单的一个环节。

    儒家的人,又不是大明希望小学的学生,怎么能跟大明希望小学的学生相比?

    但是,他们一直处于弱势,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现在有机会了,自然是要试一试。

    哪怕是试一试也好。

    但是,他们绝对不能把责任推到皇室身上。

    身为天武帝,岂能容得你们儒门污蔑?

    解缙得到消息后,立即就来皇宫求见朱雄英。

    “臣解缙,见过陛下。”

    解缙见到朱雄英,很是气的行礼。

    “看你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事?”

    朱雄英笑了笑,打趣道:“可是为了李景隆?”

    “呵呵!陛下真是料事如神。”

    解缙恭维了一句,然后解释道:“现在应天城内,有一群儒家的人,似乎是想要将民众的注意力,转移到陛下的身上。”

    “该怎么办?”

    朱雄英闻言,沉默了下来。

    不过很快,他就笑了起来。

    “哎呀!这些读书人,怎么总想着这些歪门邪道?”

    朱雄英忍不住叹了口气,道:“他们是不想自降身份,想要保持自己的尊严。”

    “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是十多年前就开始行动了。”

    “等我登基之后,再做这件事。”

    “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但应天城的大部分人,都不信。”

    解缙再次带回了一条好消息。

    看样子,老百姓对朱雄英还是很信任的。

    自朱雄英即位以来,已有两年之久,并无重大变故发生。

    除此之外,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儒家的污蔑,普通百姓岂会轻易相信?

    不过,朱雄英却丝毫没有放过这些儒生的意思。

    “这些儒生,莫非都是出自国子监?”

    朱雄英挑了挑眉毛,开口问道。

    “大多数都是,但也有一些人给了路边的乞丐一些钱,让他们也跟着造谣。”

    “不过没关系,大部分都是国子监的学生。”

    解缙没有隐瞒。

    “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朱雄英立刻下令:“派人去把国子监给我冲了。”

    “如果还不解气,就一把火烧了。”

    “别闹出人命来就行。”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百姓们去,儒生有笔杆子,我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