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重生皇太孙,祖父朱元璋 > 第857章不被百姓认可的史书,不如厕纸
    毛骧走出了牢房,看着朱雄英若有所思的样子。

    “陛下,我们已经得到了他的供词,他的靠山是李景隆!”

    毛骧沉声道:“现在怎么办?”

    “这件事,回头再说吧。”

    想到这里,朱雄英沉默了下来。

    果然,历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特别是在朱雄英登上皇位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朱允炆没能登上皇位,朱棣也没能成功谋反。

    李景隆不是个无能之将,而是个助纣为虐的贪官。

    历史上和现在,都有人说朱元璋是个吃干饭的混蛋。

    但是,如果他们危害到了大明的安全,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如何处置李景隆,还真是个难题。

    毛骧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说话。

    两人沉默着离开了锦衣卫的分部,然后悄无声息地回了湘王府。

    就在这时,朱柏也走了进来。

    “雄英,廉州城的一切,都在正常运转。”

    朱柏立刻回答道:“现在和外商的贸易已经恢复了正常。”

    “大概是因为走私被捣毁的缘故,今天的外贸中心格外的热闹。”

    “那些外国人都在抢着买东西。”

    “对了,审讯结果如何?可有交代幕后黑手?”

    朱雄英并不关心外贸方面的事情。

    他沉声道:“我已经知道了。”

    “我亲自出马,什么案子都能查到。”

    “幕后黑手,是曹国公李景隆。”

    听到这个名字,朱柏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一个国公,还缺荣华富贵?

    还看得上这点钱?

    这一点,不只是朱柏。

    朱雄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历史上,你李景隆不敌朱棣,也是情有可原的。

    没有经历过战争,丢了江山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也不能怪你废柴。

    但是,你却纵容一个远房亲戚去做走私生意,这是朱雄英无法容忍的。

    背叛大明,哪怕是藩王也必死无疑。

    更别说你一个国公了。

    难道你的地位比藩王高?

    但朱雄英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理智。

    他想要回去查一查,李景隆在这件案子里,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主动还是被动?

    是知情,还是不知情?

    这才是最重要的。

    是不是主观行为,对朱雄英如何处理他,都有很大的帮助。

    “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朱柏沉吟片刻,突然开口道。

    “你想说什么?”

    朱雄英看着朱柏,眼中满是询问之色。

    两人都是聪慧之辈,彼此之间,有很多话自然不用多说。

    朱柏接下来的话,朱雄英大概也能猜出个大概。

    但他还是问了出来。

    “雄英,我也不瞒你了。”

    朱柏沉声道:“现在的大明,表面上风平浪静。”

    “燕王朱棣被杀,对此,谁也不敢多说。”

    “不过,自父皇至你,已有数位国公陨落。”

    “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后世,我们老朱家都会背负一个过河拆桥的坏名声。”

    “这对我们老朱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朱柏的担忧不无道理。

    人言可畏。

    历史这种东西,是无法控制的。

    “我们不能过河拆桥,但也不能断了大明的退路。”

    朱雄英却不以为意:“掘我大明根基者,杀无赦。”

    “不过这件事情,还需要看一看他扮演了什么角色。”

    “至于史书,只有被世人所接受,才能成为史书。”

    “如果不能得到民众的认可,甚至不如厕纸。”

    这句话虽然粗鲁,但却很有道理。

    这就是现实。

    真实的历史和虚假的历史,总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历史从来都不是百姓说了算的。”

    朱柏反驳了一句。

    “如果每个人都是读书人呢?”

    朱雄英笑道:“我们可以建很多大明希望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将来大明的子民们,都能识字。“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让他们分清是非!”

    朱柏的眼睛越来越亮了。

    知道朱雄英早有安排,朱柏便不再多言。

    “那你现在有什么打算?”

    “先回应天城看看情况再说。”楚云升说道。

    朱雄英立刻回道:“李景隆的生死,要看他所做之事。”

    “不是看我怎么样。”

    随后,朱雄英、毛骧等人迅速收拾妥当。

    傍晚时分,一行人坐上了前往应天城的蒸汽火车。

    又是两日过去。

    朱雄英带着毛骧返回应天城。

    这十天来,除了最亲近的人,几乎没有人知道朱雄英的下落。

    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都松了一口气。

    从朱雄英登基开始,基本上每个月都只有三、五次朝会而已。

    这让一些官员松了一口气。

    到了朱雄英北伐之时,满朝文武才真正放开手脚。

    就连朱雄英北伐回来的时候,也有不少大臣去外地游玩了。

    连上朝的时间都没有。

    朱雄英为此还罢免了一大批官吏,

    从那时起,朝堂上的官员们又开始提心吊胆了。

    朱雄英南下廉州府已经有十余日,满朝文武都不知朱雄英去了何处。

    只知朱雄英并未主持早朝。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很多官员连朱元璋都不怕,就怕朱雄英。

    因为,朱雄英根本就不按照剧本走。

    “应天的天气还真是不错。”

    朱雄英下了车,冲着毛骧道。

    “但对有些人来说,陛下一回来,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旁边的毛骧打趣道:“陛下这是要回宫吗?”

    “嗯,回奉天殿,让李景隆来见我。”

    朱雄英说道:“不用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他的把柄了。”

    “是!”

    毛骧心中大喜。

    久违的快感再次袭来。

    当年被抓的是一位国公,现在他已经退隐了,却又要抓一个国公。

    就靠这个,我毛骧也要是个名垂千古的人物吧?

    没多久,朱雄英就回到皇宫。

    另一边,毛骧亲自去通知李景隆。

    就怕别人去的时候说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