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重生皇太孙,祖父朱元璋 > 第831章只从李景隆眼中看到了愤怒
    “好了。”

    朱雄英见他答应了,立刻笑了起来:“你先熟悉一下应天城的防御吧。”

    “过几天,我可能就要去廉州。”

    “现在,廉州府对大明来说,是继应天城之后,最重要的地方。”

    “廉州府出事了,我得亲自去一趟。”

    “所以,你要抓紧时间,熟悉一下应天城的防御体系。”

    “如果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也可以和解缙、杨士奇商量一下。”

    “他们总能想出最好的应对之策。”

    “你要做的,就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关键时刻,整备好禁军就好了。”

    铁铉的心都凉了半截。

    他终于明白,朱雄英为什么要让自己上任了。

    朱雄英要亲自跑一趟廉州府,这一去廉州,应天城需要一位值得信任的人坐镇才行。

    这和朱棣谋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朱棣的叛乱发生在边关。

    至于应天城,那可是大明的腹地。

    小心驶得万年船!

    “臣一定完成任务!”

    想通了这一点,铁铉也不再犹豫,直接接下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

    “若无他事,微臣告退。”

    “嗯,你可以走了。”

    朱雄英摆了摆手,正要看一眼桌上的折子,却突然开口道。

    “哦,对了,你有空的时候可以和吴王说说话,他是大明最好的武器设计师。”

    “跟他多聊点,对我们大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是大有帮助的。”

    “臣遵命!”

    铁铉拿着任命书,从奉天殿中退了出去。

    热武器化,也是有两面性的。

    搞得好了,大明的军队就是天下无敌了,就算是远征,也能独吞整个世界。

    但是,一个不好,就会引起反噬。

    如果引发叛乱的话,那就麻烦了。

    现在应天有四十万禁军。

    若是换做其他人,只需要鼓动十万禁卫军造反,就足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朱雄英收回目光,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就在这时,小李公公推门而入。

    “启禀陛下,曹国公李景隆已经回京了。”

    听到小李公公的话,朱雄英才回过神来。

    “李景隆,曹国公?”

    朱雄英不解地问.

    “不错,就是李将军。”

    小李公公应了一声。

    朱雄英顿时陷入了沉思。

    靖难之战中,李景隆确实上了一份奏章。

    他想要率军北上,与朱棣的军队正面交锋。

    可是李景隆的话,朱雄英又怎会相信?

    这可是大明版的纸上谈兵啊,论实战经验,这小子跟朱棣比起来差远了。

    怎么可能是朱棣的对手?

    所以李景隆的建议,朱雄英一开始并没有采纳。

    反倒是直接把济南府中的铁铉调了过来,由他组织进攻。

    当然,铁铉也只是副手而已。

    主力是龙虎卫和大明海军。

    而朱雄英则将李景隆调往应天城北一带,充当最后的防线。

    这是一道可以忽略不计的防线,因为朱雄英对靖难之战有必胜的把握。

    蓝玉的战斗经验要比这人丰富得多,他甚至都要比朱棣要丰富得多。

    也许,如果历史上蓝玉还活着,靖难之战就不一样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

    如果蓝玉还活着的话,很有可能会扶持朱棣上位,而不是帮助朱允炆。

    不管怎么说,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那一支,也不是皇帝。

    已经是朱允炆了。

    那这皇位,就交给朱棣去做吧。

    所以,朱允炆加蓝玉这一套班底,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老朱除掉了蓝玉,为朱允炆扫清了登上皇位的障碍。

    历史没有对错,只有结果和选择。

    但现在,朱雄英穿越到了,那就不一样了。

    现在历史已经走到了朱雄英所不知道的地方,朱雄英必须要小心谨慎。

    “那李景隆呢?”

    朱雄英连忙问了一句。

    “启禀陛下,奉天殿外,李将军正在候命。”

    “宣吧!”

    “是!”

    李公公走后,没过多久,李景隆就被带来了。

    “臣,李景隆,见过陛下。”

    李景隆出身军旅。

    所以,他的个头很高,看起来还挺英俊的。

    但是和朱雄英比起来,却是差的太远了。

    “免礼吧!”

    朱雄英看着李景隆,道:“这些日子,你也累了。”

    “靖难之战已经结束,将士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你也好好休息一下。”

    李景隆的心情,十分的难受。

    当初,我想去打仗的时候,你却把我丢在了后面。

    如今战事已定,你却要我休息。

    你这是在暗示我没用吗?

    这就是朱雄英有意为之。

    朱雄英一边说着,一边仔细的看着李景隆的脸色。

    人在受到刺激时,脸上的表情都会发生变化。

    看他的样子,就知道他的心思!

    这正是朱雄英的本事。

    他对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这一点上,他就能猜到对方的想法。

    总能看出个七八成来。

    听到朱雄英让李景隆好好休息,李景隆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这几年来,朱雄英对李景隆并不怎么上心。

    倒是李景隆,自小贵为国公之子,骄纵惯了。

    但真正的本事,却是不多。

    历史上,李景隆在镇压朱棣的叛乱时,葬送了六十万大军。

    由此可见,李景隆的能力并不是很强。

    朱雄英让李景隆休息,李景隆的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

    说完,李景隆拱手道:“陛下,臣也是武将出身,先父李文忠跟随先皇南征北战,屡建奇功。”

    “臣也想像我父亲那样,给大明做些贡献。”

    “若是不能为大明而战,臣怕是寝食难安啊。”

    不得不说,这李景隆的确是口才了得,连朱允炆都被他忽悠住了。

    但这句话对朱雄英来说,却是一点用都没有。

    朱雄英并不在意李景隆的胡言乱语。

    朱雄英一个字也不会相信。

    李景隆一脸的诚恳。

    然而朱雄英却从李景隆的眼中看到了愤怒,而不是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