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被逼二嫁,亡夫归来说不许 > 第二百七十四章:参他一本
    郭蔷,你是说,如果我八哥和母后真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病,会让皇室的颜面扫地不说,还会视他们为不祥之兆,置他们于万劫不复之地?玉沁郡主急忙问道。

    郭蔷看着她,点了点头。

    张良早已想到这些,继而又沉声道

    想不到我那好四哥竟能心狠手辣到如此地步。想来若我和母后中了他的奸计,名声扫地不说,性命也会交代于此。

    想了想又是气愤,陷害他也就罢了,竟连他母后也牵扯进来!

    不过若就此冲昏了头,倒是顺了小人的意,当务之急便是要多加提防才是。

    见张良冷静了下来,郭蔷转了转眸,道眼下倒是有一个机会,可以扳倒张知玉那小人。就算他运气好,躲了过去,也肯定不会好受。

    听闻此话,玉沁郡主露出不解的神情。

    张良却明白了她的意思问道你是说,雪患之事?

    郭蔷颔首,起身将门窗后看了个遍。确保隔墙无耳,才从袖口掏出一封信,递给张良。

    张良了悟,这便是先前郭蔷所说的伪证,但却没有翻开来看。

    倒是郭蔷不适,问他你怎么不翻开看看,你就这么信我?

    听到这话,张良边将信封收到领口,边坦然地回她当然,我一直都信你,无论何事。

    冷不丁听到这句熟悉的话,让郭蔷仿佛回到上一世。

    两世为人,郭蔷很清楚自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这个少年,却依旧能单纯地让她感动。

    郭蔷的愣神,和张良深情款款的凝视,让一旁的玉沁郡主感感觉自己像发光了一样,非常不适合这里的气氛,于是——

    她果断地打断咳咳!

    也顺利地拉回了二人游移的魂。

    两人都有些不自在,不过到底脸皮厚,并没有红了脸。

    好了,玉沁,此事牵涉朝堂,你若参与进来,怕是不易脱身。你可想好了?张良肃容道。

    张乐涵也正了正神色

    放心,八哥,我张乐涵做过的事,从不后悔。况且这次我母妃也被牵扯其中,我自然不会善罢甘休的。

    郭蔷顿了顿,接着开口:眼下虽无证据,但此前我已伪造了一份证据。虽是伪造,但我也找到了张知玉的一些蛛丝马迹,其中有真有假。俗话说真假参半,鬼神难判。这次张知玉就算不倒台,也会伤筋动骨。

    伪、伪造的?玉沁郡主有些惊:郭蔷,我们每日都在一起,你何时伪造的证据?

    郭蔷回道:你可记得我们在街上偶遇的宁先生,他是模仿字迹画迹的一把好手。

    玉沁郡主这次了然,点了点头:原是这样……只不过……

    这份证据,应借何人之手,递到我父皇手里?

    张良沉吟了会儿,道

    倒是有一个好人选。

    谁?

    景大人。

    ——

    景府。

    书房。

    八殿下,您和皇后娘娘身体可好?景大人关切的问道,顺道递给张良一杯热茶。

    多谢记挂,我和母后身体已无大碍。张良接过茶盏,轻轻吹了吹。

    前天晚上宫宴下毒之事早已被封锁,也只有皇宫中少许几人以及杨宏一家知晓。

    无碍就好。不过,此次中毒之事却有蹊跷,怎会如此巧合地让八殿下和皇后娘娘同时发作呢?要不是有人从中作梗?景大人疑虑。

    张良抿了一口茶,沉吟道

    不瞒景大人,杨宏已为我查明幕后真凶是我那自作聪明的四哥,此人心狠手辣,要惩戒他需从长计议,但我也绝不会就此放过他。

    不过此次前来却是另有一事。

    哦?何事?景大人疑惑道。

    是关于雪患一事。

    话音刚落,景大人神情肃穆。

    景大人,我有一位朋友查到了此次雪患民不聊生,却有人趁机发国难财抬高粮价。此事你如何看?

    是何人所为?

    张良眸光浮现冷色

    我这有一份证据,还请景大人过目。

    景大人眉头一蹙,对张良的话还是半信半疑的。

    皇子之间庇佑争纷,这是免除不了的。

    张良如今已是镇国尊皇子,恐怕起了争斗的心思,如果……

    哪怕有一点点栽赃的可能性,他都不愿意冤枉一个好人。

    不知是何证据,可否让我查看一下?

    张良颔首

    当然。

    说话间便将信递给他。

    景大人一字一句地认真看下来,越看神情越严肃。

    眉头已经拧的能夹死一只苍蝇了。

    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四皇子若真是与那礼部尚书勾结,简直就是罔顾朝廷法律,不司皇室之责,草菅人命,吸民脂,刮民膏!老夫定要揭穿他的真面目!

    若说刚刚只是惊诧,此时景大人已然是火冒三丈了。

    百姓民不聊生之际,堂堂一介皇子,竟能如此自私自利,置苍生百姓于不顾,真可谓令人大开眼界!

    景大人莫急,单凭这一封信,难以举证张知玉以上罪名。

    景大人却是冷静了下来。

    八殿下放心好了,老臣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如果四皇子真的有半分参与到裕民粮行的可能性,都务必要圣上明鉴!

    礼部尚书的所作所为,也必须让圣上知晓!

    老臣不愿冤枉一个好人,但也决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张良拱手:多谢景大人。

    景大人摇了摇头。

    八殿下,为国家分忧、为百姓谋福本就是老臣一干人等的职责,可不像那些失了心肝的人,整日里净做些丧尽天良之事!

    失了心肝的人,指的自然是礼部尚书高友哲。

    这证据分为两份。

    一份,是一张燕州城的地契,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何镇何地,于何年何月何日转给京城人氏高友哲,用于开办裕民粮行。

    另一份,是八皇子的手书。

    上面的字迹,景大人自然认得。

    至于内容嘛。

    约高友哲等人,在京城某处花楼,商议粮食存储。

    翌日,早朝。

    金碧辉煌的大殿上,站满了身着各色朝服的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