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封神大战”的礼乐弄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主旨”、“精神”、“内核”。

    这是一个宏大而崇高的话题,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

    管仲时期诸侯会盟,“尊王攘夷”就是主旨。

    这个主旨延续了几百年。

    之后的霸主们也都打击四方蛮夷,维护华夏正统。

    只是两千多年后,突然来个光头,喊着“攘外必先安内”,倒行逆施了。

    但这也说明,华夏上下五千年,人们的思想始终在“华夷、内外”中打转。

    姜国目前的发展程度,境内不光是人族,还有鲜虞诸国、西域诸国、南越诸国。

    甚至猢狲国这样的精怪国家。

    境内、境外,还有众多向往中原,向往姜国的山精野怪鬼物。

    还有其他世界的生灵,通过梦境之道转生至姜国。

    “尊王攘夷”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但是人们一时间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口号。

    直到唐雪见说:“你、我,我们……”

    龙阳立刻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不是他想问,而是必须捧场,不能等话落在地上。

    你、我、我们,这三个词都很简单,刚上学的毛孩子都知道。

    可是这三个词放在一起,放在这种场合,注定就不一般。

    所有人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就连姜后也在蒲团上坐下,笑吟吟的等着。

    唐雪见将文稿卷成筒,双手背在身后踱了几步。

    “来的路上,我了解过姜国乃至整个中原的历史……”

    “我也知道你们各诸侯国礼崩乐坏,互相攻伐的往事……”

    “更知道姜国崛起于大厦将倾,复兴于社稷倒悬。”

    “我也能预见到,你们对‘封神大战’的期望,就是当做一个招贤纳士的平台。”

    “在这里网罗人才,巩固国家的地位,强化自身的影响。”

    一番话,说得龙阳等人哑口无言。

    嗯,他们确实是这样想的。

    为了争夺“免死金牌”,来的肯定都是最优秀、最杰出的人。

    如果把这些人都遴选出来,给他们资源,让他们成长。

    然后再著书立说,开馆授徒。

    把一个人的成功转化成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天下的成功。

    如此厚积薄发,十年后、百年后,将会是什么场面?

    唐雪见却开篇递刀,捅破了众人最终的想法。

    “你们这种想法,并不奇怪,以自我为中心,将他人的资源都收拢到自己手中。”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壮大了,成为天地间的唯一,‘他’呢?‘他们’呢?”

    “你们这种想法,不可取!”

    孔黑子第一个打断。

    “唐姑娘,某有一言不吐不快!难道,我们这种想法不对吗?”

    “我们给天下人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的才华得到施展,不至于怀才不遇,难道这不好吗?”

    “某漂泊半生,虽有满腹经纶,却不得重用,不想后世之人重蹈某之覆辙,我等一心为民,何错之有呢?”

    其他人纷纷点头。

    姜国一直在发掘人才、培养人才。

    最典型的就是墨家。

    如果没有姜国的发掘和培养,小墨即便成材,也会延迟十年,甚至二十年。

    即便成材,在没有外部资源的情况下,发展过程必然举步维艰,最终的成就也缩水十倍百倍。

    这一点,孔黑子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小墨得到重用的时候才六七岁。

    孔黑子来到姜国的时候都年过半百了。

    所以,听到唐雪见的话后,孔黑子第一个反驳。

    如果不是看在龙阳的面子上,孔黑子言辞会犀利十倍。

    唐雪见没有生气,甚至都没多看孔黑子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