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不是!”龙阳快速摇头。

    这哪能承认。

    自己心灵手巧,可以用天才解释,但是无中生有搞发明,那就是妖孽了。

    “弟子只是观书有感,将宗门前辈的经历、见闻糅合在一起,再掺杂一些自己的灵感罢了。”

    说着,龙阳随手从旁边抽出几本书。

    “师父请看,这些都是宗门前辈游历中经历过的。”

    “这里,还有水车的插图,那位前辈似乎对水车很感兴趣。”

    “这里,还记录了一个冶炼作坊用水排拉动风箱,给冶炼炉鼓风的事情。”

    “民间有很多智慧和创意,只是太零散,太琐碎,没有人将它们整合起来,更没有能力将其付诸实践。”

    “或者是不屑!”

    “怕会影响自己的身份、地位、形象。”

    为民请命,在世俗界看来是一种高尚。

    但是在修行界看来就是低贱了。

    太上长老翻着白纸黑字的书籍,还有那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心中很是怀疑。

    这一切都是真的,但为什么又看着那么虚幻?

    如此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自己从未想到?

    龙阳继续翻书、做笔记、画图纸。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张图,都有切实的来历,清晰的脉络。

    可是不知为什么,太上长老总觉得这中间有一层看不见的隔膜。

    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书籍,都是宗门前辈留下的各种心得体会,不会有假。

    徒弟,自己也认真摸索排查,是土生土长的人,灵魂和身体都是原装的,没有夺舍迹象。

    拿出来的这些成果也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自己到底在怀疑什么?

    最终,太上长老拿着龙阳写写画画的本子。

    “这一本用完了,给你换个新的。”

    龙阳“哦”了一声,继续开始了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之旅。

    看着龙阳发奋刻苦的模样,太上长老再次自责。

    多好的孩子啊,除了吃饭睡觉,每天都在玩命的学习。

    得徒如此,夫复何求。

    太上长老默不作声的将笔记本揣进袖子。

    不是怀疑……

    而是太上长老也想学习学习,看看能不能从这个看似胡写乱画的笔记本中领悟些什么。

    如果能揣摩出徒弟的脑回路,自己岂不是提升更大,领悟更多?

    就这样,玲珑阁的冶炼工业区一点点建造起来。

    上游是一个水库。

    下游两岸是一排排工坊。

    工匠们进来就是学习怎么打螺丝,借助简单的机械加工零部件等。

    他们生产出来的农具,质检合格后由玲珑阁的正式弟子二次炼制。

    说来也简单,就是在农具表面固化一层特殊的物质,达到防锈、耐磨的效果。

    而这层膜状的特殊物质亲和灵气,能加持阵法,绘制灵纹、符篆。

    这就是龙阳提供的“新炼器”思路——附魔,或者附灵!

    简单、高效。

    最重要的是廉价。

    以往炼制法器农具,都是从材质上入手,成本肯定下不去。

    现在,农具是农具,法器功效全都在那一层膜状的镀层上。

    农具嘛,也不需要什么毁天灭地的威力。

    只要耐用、耐磨就行了。

    一层膜,足够达到这些效果了,成本肯定廉价。

    对修行之士来说,这就是动动手、洒洒水的功夫。

    几乎没有成本。

    如果是镰刀、斧子之类的利器,甚至都不需要全镀膜,仅仅刃口那一部分镀了就行。

    这怎么能是偷工减料?

    这是合理降低成本。

    一件农具十万钱,含泪赚了九万九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