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策一出,天下大权基本上都由三省六部来处理。

    之前的三公九卿,权势必然会被削弱。

    他杨弘身为大乾司徒,乃是天下最有权势之人。

    如何能甘心将手中权势拱手相让?

    杨弘连忙出列对袁术拜道:

    “陛下,改制之事万不可行啊!

    如今我大乾刚刚立国,当以稳为主。

    如果擅改官制,恐怕会动摇百官之心,引起上下官吏恐慌。

    如今的官制已经沿用了数百年,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

    臣以为,还是沿袭旧法为妙。”

    以杨弘为首的袁术旧臣也都开口道:

    “司徒大人所言极是,请陛下三思。”

    “若是更改官制,恐怕会让很多功臣寒心啊。”

    听了这些旧臣之语,袁术也没了主意,对袁耀道:

    “耀儿,你看…”

    袁耀笑道:

    “父皇,您无需在意这些。

    我大乾乃是新朝,理当行新法。

    如果有谁对新制不满意,大可以辞官回乡嘛。

    我大乾还会缺官员不成?”

    如非必要,杨弘实在不想跟袁耀为敌。

    袁耀可是袁术唯一的继承人,杨弘巴结他还来不及呢。

    可袁耀做的事情,全都是在损害杨弘的利益。

    即便杨弘再畏惧袁耀,也要争上一争。

    不然总不能等着袁耀彻底把自己边缘化,让自己从大乾重臣,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吧?

    杨弘据理力争,对袁耀道:

    “我大乾官吏有数千之众。

    若是太子殿下行新法,使得他们不满,同时背弃我大乾而去…

    太子殿下当何以应对?

    如今的大好局面,岂不是要毁于一旦?”

    袁耀知道杨弘在想什么,无非是放不下他自己的权力,也放不下杨家的好处。

    可现在袁耀想做的事情,谁都不能阻止。

    连骷髅王老爹都不行,更别说区区杨弘。

    袁耀对杨弘笑道:

    “司徒大人所说之言,也不无道理。

    如果官吏大批量辞职,对我大乾来说还真有些麻烦。”

    杨弘闻言一喜,袁耀这是被自己说服,所以对自己妥协了?

    自己当真是辩才无双啊!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让太子殿下改变了主意。

    杨弘大喜道:

    “既然殿下知晓其中厉害,便知改制之策不可行。

    我大乾还是应当遵循旧制,以稳为主。

    什么新法,都比不上大乾江山社稷安稳重要啊!”

    “不不不,司徒大人,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袁耀摆了摆手,对杨弘道:

    “我的意思是,既然官吏流失是件麻烦事,那我就要解决这个麻烦。

    所以除了改官制之外,我大乾的选官制度也要改。”

    杨弘闻言一愣,不明白袁耀想要做什么。

    选官制度怎么改?

    选拔官吏,不就是用察举之法吗?

    朝廷考核选拔之人的才干与德行,德才兼备者录用。

    这东西,袁耀还能玩出花来吗?

    听了袁耀之言,袁术也来了兴趣,坐在龙椅上对袁耀问道:

    “耀儿,我大乾选官之法也能改吗?

    你想怎么改,说与朕听听。”

    袁耀朗声对袁绍道:

    “启禀父皇,我大乾选官,要的是真正有才华之人的。

    儿臣以为察举之法,存在漏洞颇多,并不能保证所选出的官员都有才能。

    倘若选官之人徇私舞弊,选些庸才为官…

    父皇身为天子,也不能一个一个对他们进行考核。

    那岂不是会让很多庸碌之辈,混入我大乾朝堂?”

    袁术点头道:

    “我儿言之有理。

    可大汉历来都用此法,难道耀儿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